IMG_2884.JPG  

我深愛中國文學,喜歡看書和寫作,
從少年時代起,日記、書信、筆記本、家課簿、原稿紙、作文紙、撕頁紙,存留著我大量的文字。
七年的英文名校生涯、強勢的重英輕中氛圍,都沒有讓我放鬆過對中文的熱愛。

高中的中國文學老師指出了我對中國哲學的興趣;
大學時代的我則發現了自己對中文語音的天份。
當時入校必修的單一課堂「粵語拼音」和「國語拼音」是同學們又討厭又嫌棄的演講,我兩科都意外輕易地得了優等。

當時一位友人正在經營私人教育中心,而「拼音班」向來是家長殺手、賺錢科目,
我那時還跟友人說笑,我合資格做拼音班的老師了。

======================================

移民不曾是我對未來的想像 (少年的我只是夢想留學哦)。
生孩子更加是我從少年到成年到婚後都清晰地說不的事情。

因此,「孩子自幼在海外生活,很可能不懂中文」這回事,真的是催眠了我我都想不出來的狀況。

當時移居時,小雨尚是從未上過學的兩歲多幼兒;抵達異地後,更加不到五歲都不用就學。
一直以來,被種種更艱難更慘痛的關卡圍困,我一點點都沒有想到語言的問題。

過了一兩年,見證著原本完全無法說英語的孩子,
不止隨心隨口地的流利應對,說起話來口音極其地道,純然的澳式英語,我連模仿都不像,
我忽然意識到,身在外國的我們,從此要全權為小孩的中文學習負上毫不容易的責任。
我忽然意識到,成長並就學於外國的孩子,有一天會成為那些我們從前不認同的「ABC」:
外表是華人,開口卻說不了中文,看不懂也寫不了中文字。
我忽然被這個「你既然選擇了移民就早該想到啦」的未來重重震撼到。
想到我的孩子將會是個不識中文的人,我感到超越想像、難以接受。

我想,即使我對中國文學沒有深深的情意結,還是不會情願孩子不懂母語;
而當我想到我極其大量的手稿、和無數存於網際的文字與故事,將來的他完全閱讀不到,我非常痛惜。
尤其當中有許多的篇幅,覆蓋我的懷孕與生產、他的初生歲月、我們的共同經歷、我為我們留下來的記憶。

=====================================

一位在本地認識的前中文老師在聽見的我哀傷後,滿有智慧的說話一下子穿透了我的困頓:
即使孩子能夠閱讀你的文字,也不一定能夠了解你認同你。你們本來就處於兩個世代。

對啊。

從那以後,我從容了很多。
我跟自己說:
只要我們的親子關係夠親厚,等我死了以後,孩子一定會出於好奇和懷緬,而用盡方法看得到我留下來的文字的。
這樣一想,海闊天空。
即使他只能用翻譯工具把我的文字變成英文,甚或是語音,由人工智能的聲音唸出來,都好。
畢竟我留想給他的只是內容。

[ 接續「夢中的語言 (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貓伊藍 的頭像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