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420.JPG  

三月三日。
屬於我們的坎培拉日。

這是踏足坎培拉五週年。
它仍是寒冷之地,但我變得不怕冷了。
它仍然極端乾旱烈風狂吹花粉狂舞,但我變得強壯了。
它如此偏遠,但我喜歡它像天涯海角盡處的一座小城——荒野中的小小文明、黃沙裡的小小綠洲。

如果我的本願是出走,這就是我能想望的藏身之地。

IMG_1418.JPG

澳洲曾是我失去初戀之後自我放逐的塞外;
澳洲曾是我工作burnout之前逃出的休息地;
兩次都給了我安撫和療癒。

因此八年前我們選擇了澳洲。

延伸閱讀:
外國的月亮——[無麵粉.無糖] 望月燒 (大判燒 / 車輪餅) Low Carb Imagawayaki
DSC_6960.JPG 

南邊的天空,我曾向上帝許願,讓我躺在它之下。
經年累月,澳洲成為了我的國家。

這五年間,有了安居,有了樂業。
想到我的下半生,能在這個天邊小城中定居,真是確幸。

IMG_1421.JPG  

這一篇,以大判燒做記念。

大判燒是我離開亞洲之後再也無法吃到的東西。
即使去悉尼的時候見到,開心地買了一個吃;即使去布里斯本時發現,一口氣買幾個口味,
也最多只是有餡小蛋糕,無法吃到心目中的大判燒。

同時,我自家製作幾次,還是無法做出那份美味。
配方不好吃、機器不行、自家做模型不夠像...... 弄來弄去都無法。
當我接受了那個心愛的滋味只能屬前半生的回憶,
千萬錯過之後,找到了最完美的結果。

把它尋回,我的移居生涯,又少一份遺憾,再多一份確然。

IMG_1419.JPG  

認識我久了的朋友,知道這個圓餅對我來說意義有多麼多麼重要。
香港亞月家的大判燒、高雄京都苑的望月燒,都帶着我重要的回憶。
為了它們,我可以很瘋狂。

好多年前改變了飲食方法之後,幾乎與它絕緣;
到我再也沒有食物限制,又已移民海外,做夢也不用想⋯⋯

從此以後,可以再次用它來慶祝月圓了~

IMG_1422.JPG

大判燒 (今川燒) だいばんやき [更新版!!]
食譜來源:參考「賤哥的灶卡」+ 小黑貓修改~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約8~10個,視模型大小)
雞蛋......2顆
砂糖......30克
鹽......2克
牛奶......200克
低筋麵粉......180克
泡打粉3克
奶油......30克
豆沙餡......200~250克 (視乎喜歡的皮餡比例)

* 改動:
原食譜用中筋麵粉,我想吃鬆鬆軟軟的口感,改為低筋麵粉。
原食譜用液體油;我想吃到奶油香氣因此使用了奶油;大家可以按喜好自行選擇油類~
原食譜用水200毫升+奶粉30克,這裡用牛奶取代。

延伸閱讀:
紅豆三弄.之三——烏豆沙 (豆沙餡) Red Bean (Adzuki Bean) Paste
P1095463.JPG

做法: 

麵粉、泡打粉混合過篩。全蛋打散,加入砂糖、鹽,攪拌均勻,加入牛奶,拌勻。
把濕材料分2~3次倒入乾材料中,輕輕混合至均勻。奶油隔水加溫融化,加入拌勻。
把麵糊封好,送入冰箱,冷藏30分鐘或過夜。把豆沙餡分成每小份20~25克,揉圓稍按扁。
圓模煎盤以中火加熱,以廚房紙巾抹上薄薄一層油。(如用機器,請先抹油及預熱)
加熱充分之後,轉小火,倒入麵糊至圓模的一半高度,用擀麵棍把麵糊稍稍推高,沾上圓模的直邊。
待麵糊變成半凝固、冒出小氣泡,把豆沙餡放入一半數量的餅皮中。
小心取出另一半無餡的餅皮,覆蓋在有豆沙餡的餅皮上。稍微壓一下黏合。
空出的圓模可以再加麵糊,如法製作,至用完麵糊和豆沙餡。

小黑貓嘮嘮叨叨:
濕材料慢慢加入乾粉中,不要一口氣全部倒入,比較容易拌勻。
     當然也不要分太多次、攪拌太久,以免麵糊起筋,令成品口感過硬。
經過冷藏和靜置的麵糊,筋性會降低,口感會更鬆軟~
傳統的做法是豆沙不須分切、不須塑形,直接加入。
     大家藝高人膽大可以試試,我笨手笨腳還是先行預備~
     原食譜常溫靜置30分鐘,大家可以冷藏+靜置雙管齊下~!! (反正都是放著等)
用擀麵棍把麵糊推高,沾上圓模的直邊,可以做出側面的餅皮。我會重複多一次讓它厚一些。
取出餅皮的時候請小心,不要燙傷手。
如果你的機器或煎盤有蓋,可以合起來提高加熱速度。沒有的話,可以按需要翻面。
    不過我的經驗是如果餅皮已經在冒泡泡,已經相當接近熟透,不翻也可以。
    


給大家看看我的舊版大判燒~!^^
沒有特製煎盤或機器的朋友可以參考這一篇自製模具。

延伸閱讀:
遺憾與圓滿——望月燒 (大判燒 / 車輪餅) だいばんやき [附自製模型]
P319926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貓伊藍 的頭像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