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屋子」作我們的第一個家,絕對不是我們的初衷。
我們老早就說好,移居之後,只要找小小的公寓單位 (apartment),不要屋子 (house)。
這是因為我們深知移居生活本身就夠艱難,如果再要適應生活空間上的巨變,會把事情沒必要地弄得雪上加霜。
何況變動的,不單是我們的蝸居,還有從有家傭的優裕,變成所有育兒、清潔、伙食只有兩雙手完成的狀況。
這樣的話,當然希望住的空間愈小愈好——誰想要花額外的時間洗兩三個廁所啊?
可是我們的如意算盤打得太兒戲。
我們將要落腳住下的鄉間,哪有什麼樓房? 不要說大廈了,根本連公寓都沒有一棟。
只有屋、屋、屋、屋、還是屋。
想要找兩間睡房的屋子都很難,全部三間起跳。
然後外國人會難以置信你竟然想找只有一個廁所的屋子。根本沒有。
我們最初真的只專注地朝著「兩房一廁一車房」的目標尋找,
結果找到的全部是嚇死人的老殘房間,四處的環境像貧民窟那樣龍蛇混雜,叫人極度不安。
(詳細的故事請參考「尋屋記——[無醣.生酮] 玫瑰花司康 Low Carb Rose Petal Scones」)
看了兩天實在沒辦法,只好擴大選擇,也去看屋子。
好了,結果十二家單位、四個申請中,只有一個有回音,
而且是一擊即中,也是我最愛的一家——真是命中註定了。
就這樣,我們搬入了四間睡房、三個廳、兩個浴室、兩個室內車房、三個室外車位、一個曬衣場、
五道樓梯、一個屋前露台、一個屋後平台、四周花園環繞、一個裝飾水池、一道廢棄小橋的屋子......
(這樣大小的屋子居然只有兩個浴室,我當我是走運了...)
「住大屋」是那種想像起來很快樂 (或是旅行的時候短住一下很寫意),
然而真的要適應下來、要認真打理、要持續經營卻極為煩瑣而頭痛的事。
尤其是從來習慣了小室中居住的人,要住入大屋之中,真的每一個場景都不容易。
前後花園共有三個欄柵,都是沒有鎖的,外面的人可以隨意走進來;
而屋子的前後大門,平日裡總要進進出出,也不會鎖來鎖去。
而從前的家,是那種大門會自動關上,而且門一關,高端的密碼鎖與指模鎖會自行啟動,鎖上大門;
還有樓下的三重密碼鐵閘與玻璃門,和盡忠職守不放外人進入大廈的保安團隊。
初段的日子,做夢都會夢見有人闖入屋中,然後嚇醒。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能稍稍安心下來。
而且我老是找不到我的丈夫和三歲小孩。
從前同一屋簷下,總要側一側身、讓一讓路,才能彼此通行;
現在忽然要找小孩,居然要穿上鞋子跑出去,先找後花園、再找前花園的慌慌張張,
然後需要丈夫來幫手的話,大喊大叫都沒人應聲,又要屋前屋後四處跑,心裡簡直亂成一團。
躺在床上,而小孩呼叫我們,感覺也是走很遠才能照應他。
加上我們的家當全部都在海運的路上,這個極大的空間,更顯家徒四壁,非常冷落。
我們什麼物資都沒有,也無法開車外出置辦,要適應起來、要打掃起來,真的舉步維艱。
這些心理適應,真的很磨人;更不要說實際的適應了——
荒野一般的前後花園怎麼清理? 我們可是泥土都沒碰過幾回的人。
已經發臭了的水池怎麼辦? 如何抽走裡面的水? 水中的死屍們如何處理?
屋子破掉的地方怎麼修理? 簷篷穿洞怎樣補? 地毯黏黏的如何清洗? 爛掉的木欄柵怎麼修繕?
還有凌亂骯髒的車房、滿佈焦碳的烤箱、數月沒有清理的微波爐、卡住開不了的抽屜、壞掉的浴室門......
也不用說得太遠,單是拿清水與抹布擦拭一次全屋的地板、櫃子、層板、衣櫥、廚櫃、馬桶、浴缸...
到底要用多少時間? 如何才能安心? 而我們的小孩已經在四處打滾、用手指與舌頭探索環境、還躲進了櫃子中......
我實在有說不出的挫折和鬱結。
丈夫則處之泰然:對家居的狀況他固然很自在——「不過是清潔而已,有什麼難的?」
對我的狀況他也很了解——「你每次搬一個新地方,就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適應不來的嘛。」
事實上,難處總是遮蓋著我的眼睛,叫我看不見恩典。
有一天,我平靜下來,看看這家屋子,忽然就看見了許多許多的美好:
屋子座落小山丘上,屋前風景遼遠而美麗,平原在眼前延綿,直看就能見首都坎培拉的燈塔。
屋前的寬敞大露台全景向西,每一天,一場又一場的壯闊日落,就在眼前上映。
屋中盡是落地大玻璃窗,正是我向來喜愛的窗戶款式。
窗櫺是白色大格子,我驀然覺察這是我一直熱愛的鄉村風格。
屋子的衣櫃全部都是內設在房間中的,儲存空間超級多,也是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家居特徵。
第三個廳沒有特別用處,卻非常闊落也採光十足,加上一整排的落地玻璃窗對著花園,我可以拿來做瑜伽。
我向來喜歡單層的屋子,不想生活中不停地上落樓梯;這間屋子剛好就是單層大屋。
每一夜,我們只不過開門出去倒個垃圾,就是一場觀星之旅——
星星茂密而閃亮,流星輕易可見;浩然銀河,清清楚楚地橫越我們屋頂之上!
若有月圓,則像大光燈那樣明亮。
花園中有三棵美麗的玫瑰,還有兩叢怒放到不得了的法國薰衣草。
家中有自己的玫瑰花與薰衣草,是從前做夢都想著有的吧? 現在通通在眼前,而且前人已經種好了。
我學著發現、學習讚嘆,不再只顧驚惶與悲傷。
當然,即使每天抱擁日落,每夜靜看銀河,孤獨和隔絕的感覺,還是一樣深刻。
只是,容許它們都存在——極美的大自然與蒙恩的居所、深邃的空洞與刻骨的傷感,都是我的真實。
有時候,壯美景致與慘澹心情格格不入;有時候,它們互相點亮和幽暗。
就是這樣,我開始了在澳洲第一個家的生活。
對「家居」重視至深的我,每一個「家」,都是一個重要的篇章、一段獨有的記憶、一個生命的階段。
它會盛載將來都會記得的故事。
「巴斯克焦香乳酪蛋糕」是早陣子非常、非常火紅的一款乳酪蛋糕——
烤到焦黑的表面 + 軟綿香甜的內心,無論是味道口感還是視覺效果,都令人深覺吸引。
我想把它端上來,記錄這種並存的美與痛。
我所體驗的煎熬與苦澀,如同烤到碳化的外衣;
我所經歷的美好和安慰,也如綿綿化開的蛋糕。
「Basque Burnt Cheesecake」顧名思義來自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近日在美國與亞洲竄紅起來。
同樣是烘烤的乳酪蛋糕,跟「美式重乳酪蛋糕」不同的是,
Basque Burnt Cheesecake 並沒有餅乾底~! 其次就是它招牌的焦黑外皮、柔軟蛋糕體。
「巴斯克乳酪蛋糕」以超高溫烘烤,令蛋糕表面產生碳化與焦香,而內裡僅熟而綿軟;
蛋糕體亦因為更多的液體比例而擁有比較「流心」、入口即化的口感。
這是一個超級容易做的美味蛋糕——
不用製作餅底、直火烘焙 (不用「水浴法」)、不用慢慢裁烘焙紙鋪墊、不用擔心膨脹與回縮的問題,
而且,是特意把它烤焦的喲~!!!
實在很難做失敗對吧?^^ 是新手都很適合的一款蛋糕~
巴斯克焦香乳酪蛋糕 Basque Burnt Cheesecake
食譜來源:參考5個不同的網上食譜 + 小黑貓綜合、整理、修改~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6吋蛋糕)
奶油乳酪 (忌廉芝士)......360克
砂糖*......70克
雞蛋......2顆
蛋黃......1顆
鮮奶油......150克
香草酒*……1/3茶匙
鹽......1/8茶匙
* 這是原食譜的1/2糖量。也可以用赤藻糖醇/甜葉菊液/羅漢果液取代,做成無糖/無醣的版本~
* 自家製天然香草酒請參考「天然雲呢嗱香精」(點擊進入)~
做法:
奶油乳酪預先從冰箱取出,回復室溫,攪拌至軟滑狀 (圖一)。加入砂糖 (圖二),攪拌均勻 (圖三)。
加入雞蛋 (圖四)、蛋黃 (圖五),混合均勻 (圖六)。加入鹽、香草酒 (圖七)、鮮奶油 (圖八),拌勻 (圖九)。
小黑貓嘮嘮叨叨:
奶油乳酪必須完全回復室溫 (輕按壓即軟化),才能順利攪拌開來,與其他材料混合。
雞蛋和蛋黃逐顆加入,會更容易拌勻;此外,加入雞蛋之後,低速拌勻即可,不需要大力攪打。
取一大張烘焙紙,沖水揉濕,擠乾 (圖一),鋪放在烤模裡,讓邊緣垂在模外 (圖二)。
倒入乳酪糊 (圖三),送入已預熱至「風扇模式」205度C的烤箱中 (圖四),烤60分鐘,取出 (圖五)。
稍微降溫後,提起烤模邊緣的烘焙紙取出蛋糕,脫模。放涼至完全冷卻,送入冰箱,冷藏一晚 (圖六)。
小黑貓嘮嘮叨叨:
揉濕再擠乾的烘焙紙像布一般的質感,很容易鋪放入模;另外,揉濕過的烘焙紙也不易在高溫下燒焦。
烤這個蛋糕真的很輕鬆,不需要「水浴法」,因此也不用雙層錫箔紙包裹烤模,也不用捧著熱水出出入入。
這個蛋糕會在烘烤的時候大幅膨脹、超越烤模 (如圖四、圖五),冷卻之後大幅下陷,這是正常的。
這種外沿較高、中央沈陷的外形,也是這款蛋糕的獨特形態哦~
由於蛋糕會膨脹並超越烤模,加上爐溫很高,太小的烤箱不合適製作 (怕蛋糕表面直接碰到發熱線了)。
「風扇模式」有助進一步提高爐溫,加速焦化;若烤箱沒有「風扇模式」,請預熱至225度C。
蛋糕剛剛烤好時,內層是很軟、半凝固的,請不要在這個時候切開啊~ (除非變做半熟蛋糕啦...)
請記得先冷藏至涼透了,才取出享用,這時候的質地與口感是最好的。
另外,這個蛋糕也非常適合冷凍保存!!
稍微退冰(解凍)之後,很有冰淇淋的感覺喲!!! (大黑貓先生最愛的吃法!)
(冷凍的話,請先切成小份,用保鮮紙將每份獨立包好,再放入保鮮盒,送入冷凍庫保存。)
- May 25 Mon 2020 14:49
第一個家——巴斯克焦香乳酪蛋糕 Basque Burnt Cheesecak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