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65ac1-6612-4a06-897e-fbb3440a99b3.jpg  

找到我們的「獵戶座」,是兩年前這個時候的事。
趁著週年,把故事記下。

===========================================

移居大約一年後,我們開始思考:香港的家是不是時候要賣出了呢?

離家之初,礙於不明不白而且漫漫無期的「臨時居留」身份,我們不想破釜沈舟;
理所當然地覺得必須確定了「永久居留」的身份,才能夠放走舊地,落腳新土。

後來因為各種實際的考慮,終於決心把愛居放售 (故事記在「賣屋記 (上)」)。
也因為如此,兩年前大約年中的時候,我們開始留意坎培拉的屋子。

延伸閱讀:
賣屋記 (上)——海洋晶凍乳酪蛋糕 Ocean Blue Crystal Cheesecake
IMG_E0522.JPG

令人吃驚的是,坎培拉的樓價正在飛漲之中;騰升之快,叫人忍不住慌張——
我們手上的金子,由最初可以買一間大屋,很快縮小成只能買一間小屋,
再等一下,忽然就不能買到獨立屋了,只夠攀上連棟小屋,
然後迅速地從可以考慮四房間的狀態,變成只能負擔三房間的情況......

我們彼此說,「不能再呆等了」,真的要實際行動起來。
再慢一點點、再呆一點點,應該就會變成只有兩房間的選擇,再之後會連房子都買不起。

雖然並不希望倉卒下決定,雖然還是很希望等到永久居留的身份再安居,
但是現實不會跟劇本走。我們要做決定了。

667c3dc3-e785-4a18-bea5-2d4a57cca3ab.JPG 

作為臨時居民,我們只可以買新屋 (一手房屋);
真的想買二手房屋也可以,但要額另外付給政府一大筆錢。

於是我們開始計劃去看新建成的屋苑。
說到這一點,也是非常的驚心動魄。

坎培拉的新屋市場,熱鬧到一個叫人咋舌地步:
我們兩三次去「看房子」,那些發展計劃——仍在興建中的連棟屋——都只剩下兩三個空房可以買了......
因為是賣剩的幾個單位,通常要不是太大太貴超出預算,就是方向不佳或者內部設計不理想。
向隅之後,當等到下一個發展項目推出市場,售價又已經上漲了一級,買得起的空間又縮小一截,非常可怕。
一次又一次遇上「差不多售罄」的狀況,兼且樓價一直爬升,再加強了「要快點行動啊」的急切。

我們這才發現,這兒的新屋市場比我們想像中更熾熱——原來不可依靠廣告啊~!
已經去到「登廣告」階段的房屋項目,原來全都是已經賣出八八九九的項目了......
如果要早一點跟大伙兒同步選買單位,要找「連廣告都未推出」階段的發展項目......
哇啊...... 原來買房子也要靠人脈呀...... 我們兩個初來乍到的傻瓜哪兒認識地產人士啊?

===============================================

某次看房子,又遇上「只賣剩兩個單位」的情況。
一個單位超大超貴但很漂亮,另一個單位小小的合乎預算但空間不好用。
我們幾乎覺得必須二選一了。好像真的沒時間、沒機會了。

幸好開始意識到要結識地產營業員,於是向當時駐場的一位英俊的男孩說了一通我們的情況和考慮的屋型。
果不其然,對方就說起了他們公司未來有一個發展項目,名字叫做「獵戶座」。
回家不久,真的收到電郵,介紹這個全新的發展計劃——早期到連土地都未向政府申請的。
而已經開始在賣了。

真的... 不能等廣告呢......

我們想看內部示意圖,驚訝地收到回覆說「沒有」。
買房屋這麼天大的事情,即使是電腦製作的構想圖,也覺得很需要先看到啊......
地產營業員男孩說:「通常都沒有的。」
理由是,各個坎培拉的房屋項目,根本是一推出市場就會即時售罄,
發展商根本還沒有來得及製作這些「電腦生成內部構想圖」,房屋都賣光光了,那這個成本也不必花了。

我們真是下巴都掉到地上——有這麼誇張啊?
而且我們真的超級放心不下——
土地未申請、項目未被批准、一條草都沒有拔、一塊磚頭都沒有放下去、連它的名稱也是臨時的,未被審核;
這樣的情況下,除了一紙簡單的平面圖 (也是初步設計,未經審核),連一張內部樣子的彩色圖片也看不到——
就要決定買不買了?
而且還真是要快啊,在我們來來回回發問問題、對方回答問題期間,「獵戶座」賣剩三種房型,只餘幾間了。

對我們這對成長在香港的夫妻來說,買屋真是至為認真的人生大事,心裡十萬個不情願這樣衝下去。
加上移居這個壯舉,讓我們一次清空所有,從零開始,再無其他資金,「買房子」是不可逆轉的事情。
如果買到了不喜愛、不投緣、不合適的,怎麼辦呢?
何況我們才移居一陣子,什麼發展商建、承辦商、築這商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 (事實上發展商還未找承建商),
根本難以評定高譽或質素,既害怕買到爛屋,更害怕項目「爛尾」,我們兩隻黑貓白白被坑......

而是一個非常非常仰賴直覺的女子。我很需要跟我的屋子有直覺式的情感連結。
面對尚未存在的「獵戶座」,內心極為掙扎——我不確定我對這個「地方」有沒有情感......
從來都沒有選擇困難的我、從來在大事上有清晰果斷意向的我,
在這件事情上,好像廢了武功,只是一臉的迷茫、一心的猶豫、一腦海的不安。

我連如何思考、如何結論的方法都沒有,只能把重任交給丈夫。
事實擺在面前,我們已經因為不熟悉的感覺而錯過了好多次,以至價位都快要追不上了。
如果整個城市都是這樣的遊戲規則,就算這次放棄等下次,下次要買時,都是一樣的玩法。
加上「獵戶座」因為「太早太早期」,鶵形都未有,價格還不算太貴,丈夫再三確認這是值得的行動,
我們就...... 入鄉隨俗,跟著遊戲規則買未來的樓房吧!
我寫了電郵,回覆了地產營業員,說我們選「48號門牌」那一間。然後付了小額的訂金。

=========================================================

一旦付了訂金,就需要在兩週內完成「合約交換」,否則交易告吹,房子會讓給長長候補名單上的人。
即使在那兩週之間,我還是七上八下,不確定要不要真的去簽約。
而這份七上八下的心情,也嚴重地影響了我的信心——如果那麼不安,是不是不要買比較好?

我最後還是堅持了下去。
兩年前的八月十二日,我們約好了律師,聽取了合約細項,簽下了買屋的文件。

「簽約」的手續並沒有帶來一錘定音的力量,反而諷刺地令人失卻確切的憑據——
合約上,有許多條款令人沮喪:
如果政府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不批出土地,合約告吹。
如果政府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不批准項目,合約告吹。
如果發展商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找不到承建商,合約告吹。
等等等等無數「出口」容許合約拉倒,而買家只會得到通知及退款。

另一方面,如果項目可以發展:
實際落成日期,可以是「預計日期」的12個月之後,不屬違約。
現在發行的平面圖只屬初稿,到時實際內部設計可以改變,不屬違約。
屋苑名稱可以更改,門牌號碼有機會變動,買的時候是「48號」收到的時候可以不是。
屋子面積有10%的差異空間,或增加或減小,不屬違約。

剛剛從不安中踏實下來,稍稍冒起了小小的火熱與期待,在簽約之後,完全灰飛煙滅。
那麼多個「Exit Dates」,這件事不成功的機率比成功大得多,現在開心真是言之過早。
而且原本說好一年半後落成的建築,還有這12個月寬限期,即是遠至2024年才會出現...
簽約的時候,尚是2021年,感覺遙不可及到,根本不存在。

而簽約過後,就歸回平靜,一切像是沒有發生過一樣。
真實感太低,我甚至完全沒有向朋友提起我買了房子。
我根本不覺得自己買了房子......

cd1ec9c5-3c63-4ab5-b8df-8b768f8198b1.JPG

丈夫比我樂天,常常放工的時候開車繞道過去看。

整片丘陵地荒草蔓生,一片凌亂,想像不出將來會在這片野地上有大群的房子。
丈夫一直守望,終於見證了爛地圍上鐵絲網的一刻——土地被批了,那是第一道關卡。

我是個悲觀的人,關卡太多,我沒法在鐵絲網中預見一棟房子。

再之後,慢慢的、慢慢的,工程車漸漸出現在工地上;
長草變成了禿地;
禿地被挖空放下了地基;
平地升起了框架;
框架被砌上了磚頭、填充了水泥......
這一切都來自丈夫的殷切匯報,害怕竹籃打水的我,一次都沒有前去親眼看。

ef93841d-cfb4-4110-9fba-a8d0cd30ee49.JPG

終於,一直無聲的發展商,發出了第一封正式的電郵,請我們確認內部物料。
那一刻,終於有一點點真實感。
不過選定物料之後,一切又回歸無聲。「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超現實感又回來了。

就這樣,又過了一年。

這一年間,丈夫繼續不時去探看,住附近的友人也不時通風報信,「蓋房頂了」、「拆圍皮了」等等。
用了好長好長時間,才慢慢有了「我真的買了房子啊」、「這件事真的會出現」的感覺。

終於去到上個月,發展商再發出了一封電郵,說估計八月中完工。
這一封信,終於終於把我整個人踢到現實模式。

026a1f13-f5d1-432a-b45e-a5666fa5d047.JPG 

現在,時值八月中,是我們簽下合約的兩週年。
回想起來,頗是驚訝兩年前的今日我們提得起買房屋的勇氣與決心;
認真回溯,又會發現其實當時也沒有什麼勇氣或信心可言,只是時勢之下不得不提起的決斷。

時值八月中,也是發展商所預計的峻工日。
心裡不時期待著,屋子完成的消息,也許隨時會飄到信箱來。
雖然,律師也一早說過了,建築完成跟可以入住差很遠——
發展商先要把完成品呈交政府部門驗收,等大概兩個月,政府發出出售許可,就會通知買家,
買家這時就要跟銀行商談按揭,預備好款項,進行交易,
再之後是買家驗收及報告玼漏的三週限期,報上玼漏後就由發展商跟進修葺。
這樣才大功告成。

我們手中,仍是兩年多前那一紙舊舊的簡單平面圖。
心裡既想鑽研這張圖紙,設想將來的擺設與生活動線;
同時也總不敢認真想像——合約說,門牌、大小、間隔、設計,什麼都可以改動。

令心情更加複雜的,是我們面對去留的小小掙扎。
如果大家有讀到「何去何從」兩篇,也許知道了我們內心有一個待定的抉擇。
如果我們不留下...
房子或租或賣,不再屬於我們;迎海之痛仍歷歷切膚,讓我不敢投放情感與靈魂進去 (也不敢改建或裝潢)...
但是我們也沒有決定離開。
為著未必出現的一個或然,而不為自己首次在異國置業、守候兩年多終於得來的房子全情投入,是太多慮了嗎?

對於情感上永遠只能「All or Nothing」的我來說,
既要為此滿足,建立終於落地的踏實感、建立人與家之間的歸屬感,但又不要太過情感用事、全人奉獻,
真是非常高難度的挑戰。

讓我們一起期待,小黑貓如何回應「何處是家」的生命課題吧~

延伸閱讀:「何去何從」上篇
何去何從 (上)——叢林首都
DAE66DF5-BA84-44B4-BB5D-1B5D502CCAD0.JPG  

延伸閱讀:「何去何從」下篇
何去何從 (下)——陽光之州
IMG-973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