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LF9657.JPG 

這個標題是不是超級無敵倒胃口......
真是對不起了好好的客家鹹豬肉,無辜成為盛載這個故事的食物......

話說去年4月,我們一家三口同時感染世紀病毒。
在大家都沒有胃口的日子 (主要是我啦...),冰箱中的鮮肉就要想辦法存久一點。
忽然就想起,大名赫赫的「客家鹹豬肉」,我們從來都沒有製作過耶~

現在回想,都不知道當時的自己為什麼為了料理那樣的不遺餘力 (我當時病得很重)。
給我再選擇,也許直接切塊丟上冷凍庫保存就完事了。

DFXC4380.JPG

第一次吃客家鹹豬肉,是早年與大黑貓先生遊玩台灣的時候在小村莊裡吃到的正宗滋味 (遠古時代啊......T.T)。
當時傻傻的兩人看見在地傳統菜就點下去,結果整條豬肉送上來,又捨不得浪費,幾乎沒鹹死。

後來帶著媽媽去旅行 (又是遠古以前的事......T.T),也曾歡歡喜喜的帶她去過客家文化村去吃和玩。
說來奇怪,其實媽媽跟客家文化有什麼關係呢? 當時的我,只是覺得長輩應該會喜歡這些傳統的東西吧~

直到現在寫這一篇文字的時候,才忽然想要去查一查——媽媽說外公是「學佬人」。
學佬跟客家,有怎樣的連繫嗎?

我從小一直就簡單地認知著「公公是學佬人」的概念,並沒有認真的溯源。
今天查起資料才恍然了解:根本同源啊~!!!

「學佬」是客家語,即是「福佬」,原來是廣東人對福建人 (閩南人) 的稱呼。
閩南語/客家話有許多的分支,「學佬話」似乎既可以獨指某一支方言,又可以泛指多種閩南方言。
所以說,外公是「學佬人」,即是閩南人,他可以說流利的「學佬話」,也就是客家話的一種。
那麼想來,帶著媽媽去找尋客家的文化,也算是回溯之旅啊~ (咦,即是說我有1/4的客家血統?)

GEXC5356.JPG

去年的這一天是個星期五,小雨放學回家之後就開始發燒了。
那一晚照料他,的確有一刻想過這樣又眼淚又汗的,是不是應該自己做一下防感染措施?
但我向來覺得同一屋簷下——尤其親子之間——根本防不來,所以也只是想一想就算。

翌日小雨就退燒了,雖然有點累累的樣子,卻已經可以出門玩耍。
也是在那一天中午開始,我持續地有輕微的頭痛;
我沒有放在心上,覺得只是前一夜照料小孩沒睡好,太累了。
星期天我整個人都很累,也非常沒有胃口,腸胃感覺怪怪的。
但我向來也不是顆高強度電芯,週末放鬆心情時比平日更累是常有的事。

星期一,我就直接跌落地獄。
從醒來的那一秒起,我的頭痛完全超越我平生所經驗過的。我做了快篩檢測,結果是陰性。
我在頭痛、低燒、全身無力的狀態下挨了一個上午,中午的時候痛到崩潰大哭。
而且那是我移居之後第一次生病,也只有我一個人在家,丈夫和兒子在城市的另一端上班上學;
我既沒有神志去開車求醫,救護車叫一次卻要1000多元澳幣... 我內心的恐懼非常龐大。

久違了的經驗——看著時鐘,一分鐘一分鐘挨著,死命咬牙忍著、等著,等著丈夫回來救命。
這個經驗,遠在五六年前的懷孕期。
平躺在床的我,心跳去到114。
丈夫回來,其實也沒有什麼可以做,給了我一些止痛藥,就要去煮晚餐。

我直覺覺得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丈夫則覺得我是在被害妄想:不就是重感冒而已。
臨睡,我還是極度煎熬,於是堅持再做一次快篩檢測。結果還是陰性。
而我不知哪來的直覺,還是相信自己感染了;丈夫繼續覺得我病到傻了。
我請求丈夫明天休假半日,載我去做核酸測試。

星期二上午,站在寒冷的戶外,吹著風、排著長龍、等著進去檢測中心,真不知道重症的人怎麼挨得住。
我說,既然都來了,兩個人都檢測吧~ 丈夫才答應也做個檢查。
星期三醒來,看見本應已經出門的丈夫和小孩都在家中,心裡重重地沈下去——我們兩個都感染了。
隔離生活正式開始。

由於小孩早已病好,活蹦亂跳,又不可以出門,所以病著的大人也要娛樂一下他。
丈夫除了輕微頭痛,沒有其他病徵,小孩只好由他負責應付。但他全時間應付小孩,也就沒法關照我。
我繼續發低燒,繼續頭劇痛並且全身大痛,繼續一個人直直的躺著,外面小孩吵到拆天,我叫天不應叫地不聞。

我由星期一晚上開始用止痛藥,就一直持續地吃,藥量有加無減。
去到星期三,在藥理朋友和護士朋友的大力建議下,開始兩款止痛藥交叉服用,避開藥力漸失時的劇痛。
每兩小時吃兩顆止痛消炎藥的人生,一直直維持到星期四晚上。

星期三傍晚,我的氣管燒了起來,極端灼熱、腫脹,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它在嚴重發炎。
從前有患過支氣管炎、向來氣管最弱的我心想,這次應該很漫長了......
還在猶豫要不要吃類固醇藥,灼痛的氣管忽然在兩天之後自己好了。
之後,逐日逐日的,嚴重病徵就慢慢消散。
去到星期一丈夫生日,我們剛好當天「出關」,可以在戶外走走,好好放鬆。

這份客家鹹豬肉,就是星期四終於可以支撐自己在家走動時做的料理。

[下圖是「出關」當日,也是丈夫生日當天,我們三個去喜歡的靳加連郊區散步拾橡實的照片~]
EZSQ3559.JPG

感染一週之後,我們就各自回到工作與學生的崗位,如常地生活著。

小孩發了一晚的燒,翌日疲累了小半天。丈夫頭痛了一天。
我大病了一週,其中有三天三夜沒法下床、有四天全天候使用藥物鎮痛。

而之後我有足足兩週腸胃完全積弱,什麼都吃不下,或是只吃一點就胃脹。
當時理解作大病初癒的復原過程,也知道跟大量止痛藥有關,的確有稍微煮些蘋果水喝、按一下穴道,
卻沒有正經處理 (其實當時已經再次上班,實在也沒有體力、沒有時間、沒有知識、沒有任何中醫藥的資源做調理)。

我自2015年年底離開全職職場兼實踐無糖飲食,就一直沒有生病過,直到2022年的感染。
這六年間,就算很偶爾的來一次喉嚨發炎或小感冒,只要兩三天就會很快速地自動痊癒,久久沒有去過診所。
這六年多,囊括了我懷孕抑鬱時期的自暴自棄胡亂吃喝,囊括了我動大手術與術後復原,期間咳嗽都沒有一聲。
這六年多,囊括適應新生育嬰、囊括申請移民的極度複雜高壓歲月、包括移民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瘋狂日子。
所有風高浪急一團糟的時刻,我都沒有生過病。

2022年7月,感染後三個月,我開始鼻內發炎。
8月底變成了氣管炎 (後來被診斷為哮喘),長時間劇烈咳嗽,三次咳傷肌肉。
10月底又變成了嚴重鼻竇炎、中耳炎、耳膜破裂、長期出血、半失聰;腮腺因長期發炎而鈣化。
這連串的變化之間,每次都是舊症未好新症又來,沒有痊癒過,然後3月底發現腸道嚴重發炎。
皮膚的小紅點被診斷作濕疹。腸道的慢性發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

回想起來,之前的六七年,連小病都很稀有,
這大半年間,卻一口氣把鼻敏感、哮喘、濕疹、自體免疫疾病的標籤通通都集齊,變成終身病患,真的不是偶然。
從時間線上看 (心理輔導員視角),跟新冠病毒真是完全脫不了關係啊。

PUZU4165.JPG

感染一週年,今天才第一次整理一下當時片段。
重病那一週,雖然非常艱辛,翻看照片,還是看得見暖光處處。
感染一週年後,身受多重發炎影響,回顧的過程中,明白了更多這場病的來龍去脈。
雖然不情願、雖然捨不得從前的好身體,還是希望面前的路,如樣暖光處處。



客家鹹豬肉 Hokkien Cured Pork
食譜來源:參考 Carol自在生活 + 小黑貓小修改~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
帶皮豬五花肉......1公斤
蒜頭......4瓣
米酒......2湯匙 (30克)

鹽......1.5湯匙 (22克)
黑胡椒......1湯匙 (因為遷就小朋友口味,只放了1/2茶匙)
黃糖......1.5茶匙 (7克)



做法:


將帶皮豬五花肉洗淨,抹乾,切成約1吋厚的條狀 (圖一)。加入鹽、黑胡椒 (圖二),混合並揉壓均勻。
把豬肉放入食物塑膠袋,加入壓成泥狀或切成細末的蒜頭、米酒、黃糖,混合均勻 (圖三)。
密封食物袋,放入冰箱,冷藏3天。醃好的鹹豬肉取出,架在烤架上,回復室溫 (圖四)。
送入已經預熱到180度C的烤箱中,烘烤20~25分鐘,或至肉熟並呈金黃色 (圖五)。切成薄片享用 (圖六)。

客家鹹豬肉.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如果家有炭火烤爐,一定是最佳的料理方式。用火力與風力足夠的大烤箱,也可以媲美。
     除了烤箱,也可以用平底鍋小火乾煎 (不放油) 至肉熟並呈金黃色。
烤的時間長短,取決於肉的厚度。只要熟了即可取出,不用久煮。
烘烤時若底面上色有差異,可以中途可以翻面一次
切成薄片之後可以分裝冷凍,慢慢吃好開心~ 傳統的吃法是搭配生的青蒜一起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貓伊藍 的頭像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