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說關於喝酒的故事。
平生第一滴酒,遠溯到幼年時——我父親大方地讓我嚐嚐他喜愛的青島啤酒。
記憶中,他坐在餐桌邊,拿一根筷子伸進玻璃瓶中,沾取啤酒之後叫我張開嘴巴接。
第一滴酒的味道,因著父親的快樂和為我感到驕傲,很美味。
也許從此敢喝酒的帥氣,也來自孩提落下的印象。
那一年的我,是個幼稚園學生。
小學的每一個暑假,由於單親的媽媽仍要上班,為了遷就她的工時,
媽媽會為我與弟弟報名參與許多、許多的班課,把無人看管的日間填滿。
長日漫漫密集地上不同的課,雖然寂寞,卻也因而練成百般技藝 (雖然全部都半桶水)。
其中一個班課是「兒童烹飪」,有一堂老師教我們「水果調酒」(到底為什麼兒童課程會有酒精飲品?!)。
當時每次學會一樣東西,回家就想做出來給媽媽看;於是我央媽媽陪我去超市,按著材料清單買食材。
回到家,真的把水果調酒做了一次;那瓶蘋果酒也就從此長期留在我家冰箱中,不知道怎樣消耗好。
明明消耗不來,媽媽也照樣如我所願買下了那瓶酒給我玩,回想起來也是被愛的記憶。
也從那時開始,「我喜歡水果酒」的概念在腦海生成了。
15歲那一年的生日,當時兩位非常非常要好的好朋友說,由他們來為我過生日。
兩個男孩子用心地用氣球佈置了一整個天台,沿著樓梯排放好了禮物,安頓好了生日蛋糕,
因為我曾說過「我喜歡水果酒」,出於對我上心的了解,他們買來了一模一樣的那瓶蘋果酒。
那一個夜晚,未成年的我們傳著酒瓶,一人一口偷喝著。
喝不完的當然無人夠膽帶回家,在天台的水渠口倒掉剩下的。
調酒用的水果酒,回想起來應該有一定的烈性,其中一個男孩子很快就睡著了,
我和另一個男孩子爬上天台上面的水箱上,坐在最高處吹風談心,居然也一點微醺都沒有感到。
是從那時開始,我懷疑我的酒量應該不錯。
18歲生日那天,我和媽媽買了一罐啤酒,當做成年的象徵——終於合法喝酒囉。
不過,我覺得啤酒很苦澀,一點都不好喝,從此決定它不是我喜歡的酒類,至今依然。
上大學之後,但凡「食宵」,啤酒一定擺滿桌子,大家無論會不會喝、愛不愛喝,都在喝。
我始終不感興趣,從來堅持不喝。
19歲剛滿,紅酒是我初戀起點的其中一個標誌。
那一夜在宴會中,坐我鄰座的他把自己的酒杯推到我的杯子旁邊,輕聲說:
「把酒倒過來,我幫你喝。」
倒空的酒杯,再次被勸酒的人斟滿,他再一次把我杯中的紅酒倒過自己杯中。
再有人要斟,他替我用手擋住杯口。
他說,我的臉色緋紅,但那晚我幾乎沒有喝到酒。
那一天下午在長城上,他也向奔跑的我說,我的臉色緋紅。
我們在那一天,看見了彼此的光芒。
回程的飛機上,我們還是坐鄰座;他向派餐的空姐點了紅酒。
我還真是不知道飲料可以點葡萄酒。他讓我在他的小杯中嚐了一口。
從北京回來之後第十二夜,我們成為戀人。
同年暑假,我跟隨學院去法國進行文化交流。
其中一天的日程,是去一家品酒學校學習品酒。
面對一杯一杯或深紅、或粉色、或淡黃的法國葡萄酒,我發現,葡萄酒也完全不是我喜歡的酒類。
想起男朋友才是喜歡葡萄酒的那一個,第一次與戀人小別的我,只是一心的在掛念遠方的人。
我把我們的戒指投入酒杯裡,在照進房間中的陽光下、酒色折射中,畫了一幅素描畫。
課後還給我們每人頒發了品酒證書——我什麼都沒有學懂,不過覺得跟心愛的人的喜好,好像接近了一點。
20歲,我與男朋友在廣州進行實習。
實習尾聲,主管邀我到他的家吃飯聊天,開了啤酒,斟滿我的玻璃杯。
我真的不算喜歡啤酒的味道,又很清楚一旦乾了杯,會立即被重新斟滿,
因此一整頓飯下來,再加上飯後漫長的東拉西扯談天說地,我的玻璃杯,水位總是沒有怎麼下降。
我被主管笑我這是在「養金魚」(又學到了新詞彙),笑到實習的最後。
21歲,我同時完結了我的大學生涯,也完結了我深深珍惜的初戀時光。
隻身飛到澳洲,我嘗試用自我流放的方法療傷。
根本無心旅遊的我,隨便報名了幾個本地一日行程,亂碰之下,又一次遇上品酒課。
澳洲的葡萄酒也非常有名。我又上了一次課、又品了一次酒、又拿了一張品酒證書。
而我還是一個不愛也不懂葡萄酒的傢伙。
寄居的婆婆有天晚餐後自己斟了一小杯琴酒,叫我在她的杯中嚐一點,明言怕斟給我會浪費。
我淺嚐半口——難喝到幾乎直接噴出來。真的幸好沒有斟給我,真的會浪費掉。
但紅酒居然又是我第二段戀愛的標記之一。
第二位男朋友出身小康之家,家中常備不同年份的葡萄酒;
即使是在家吃晚飯,他的父親也會興之所至開一瓶酒佐餐,外出吃飯就更加會開一瓶。
這個男孩子就是15歲的時候陪我過生日、與我爬上水箱高處的男孩子。
他外出與朋友見面,會喝酒;參與家庭聚會,會喝酒;陪父母吃飯,會喝酒。
很多年後他說起,我曾經擔心到哭著相諫,我自己都忘記了。
我反而很記得,某次他為了讓我安心絕不酒後駕駛,赴宴前把車匙和駕照都放在我家。
那一個舉動,令我很深刻也很感動。
22歲,我終於找到了我喜歡的酒類~!
那一年,我參加文化交流團去山東旅行,在孔子的家鄉初嚐「孔府家酒」。
酒上桌時,大家就已經在討論酒精濃度有多高——
喝酒的杯子小小的一隻,帶點危險的意味;酒瓶的塞子拔開,濃烈的氣味立即飄起;
帶團的長輩還把酒倒在湯匙上,拿出打火機點火燃燒,火焰良久不熄,大家哇哇起哄。
大部份團員都不喝,也不打算試。只有兩個男生和我把酒斟滿手中小杯,說好一口乾盡。
——如果大家到現在還未知道我是瘋子,我是——不夠刺激的都不夠好玩。
兩個大男生跟我這個個子超小的女生圍站成一小圈,旁邊還有貪玩的團員拿手機在攝錄,
大家同聲數一、二、三,仰頭乾盡。
回看錄像片段,右邊那位男生乾杯之後大叫「好嗆!」,掩嘴大咳;我聽見片段中的自己說:好好喝啊~
記得那時的心情,是個大大的笑容。
我喜歡那種嗆與烈,也喜歡燃燒的觸覺,最喜歡暖熱感之後的果香——真的好香好醇厚。
那次旅程,我買了「孔府家酒」拿回家做手信。
內心其實頗為喜歡酒的我,跟非常習慣喝酒的男朋友,曾經約好找一天要測試一下我的酒量。
雖然直覺酒量不會太淺,但從未醉過——連微醺的感覺也沒有過——總是覺得好像不是很安心。
當時醉酒也不是好事,不過當時我想,如果總要測試一次底線,在男朋友面前喝醉最安全。
可是這成為了我們之間沒有實現的願望之一。我再一次經歷失戀。
失戀之後,我訝然發現,走在街上如果忽然覺察紅酒的氣息,我會不由自主轉身——以為與他擦肩走過。
葡萄酒的氣味,成了我某段時間中的不自主記憶。
我的第三位男朋友——也是後來的丈夫——並不喝酒。
於是,我們成了女生喝酒男生不喝的少數。
某年帶丈夫回故鄉,與表哥表嫂在小館中吃飯,侍者端來當地有名的黃酒,居然一眼看穿我們,
滿是肯定地說:「這位小姐是能喝的,先生是不能喝的。」哇,感覺真的超帥。
家鄉的黃酒,也是我喜歡的烈酒。
第二天我剛好腸胃不適,表哥幫我問當地傳統藥店,然後端出來給我一碗——楊莓酒! 說是治腸胃的。
白酒超烈、超嗆,還超級苦澀,雖然內心半信半疑,但也入鄉隨俗,我一口仰盡——又真的好了。
2010年,我們結婚。選了我很喜歡、很有情意結的一家酒店舉行宴會,並由酒店代備紅白酒。
我們自己當晚一點都沒有喝過,但打後一直從親戚口中聞說,我們預備給大家的酒好好喝,真的非常窩心。
酒店包辦的酒通常真的非常普通 (都是成本嘛),也不會預期前來婚宴的人有多用心品酒,
因此心裡真的非常感激酒店的經理,也非常感恩自己選擇了並信任了這一家,真的不負期待。
到了婚後,連我自己都不再喝酒了。
頃刻愛上料理與烘焙的我,把所有手上的酒,都只管往菜餚與糕餅中倒。
2016年,我再次去到澳洲旅行,那是丈夫第一次到訪澳洲。
澳洲的行程真是離不開酒莊,我們又被本地一天行程帶去了品酒。
那陣子我剛好在吃抗生素,因此各種酒類就只輕輕的沾一沾唇就算,不敢真的喝。
那次把琴酒、龍舌酒,各種口味都沾過一點點,雖然沒有認真嚐,也很好玩。
2020年,我們移居。
澳洲是一個飲酒文化極盛的國家,普及到大部份人都在喝、任何場合都有得喝、早午晚都可以喝;
青少年很早就開始喝酒,大人也視喝酒為減壓方法、消閒的選擇、假日的樂趣。
踏入餐廳——甚至只是好一點的咖啡廳——侍者也會在點餐前先問你要喝什麼 (意指酒精類飲品)。
在我的工作中,酗酒的個案多的是,而且都不是因為酗酒而求助,只是在處理其他事情的時候,瞥見酗酒問題的一斑。
公路上,醉酒駕駛的情況非常多;週間晚上或週末,隨街碰到醉酒的人——甚至醉到誤闖你家花園——也不足為奇。
每個超市都附設賣酒的鄰店,週末早上滿地都是酒瓶。
那句出名的說法大家可能都聽過——澳洲最負盛名的三寶就是:蒼蠅、胖婦、醉漢。
移居的時候,我們已經結婚十年;即是說,我與我的喝酒經驗,也相距超過十年了。
在友人聚餐之中,當大家開瓶倒酒,而發現我願意接也可以喝,通常都十分驚訝——
因為我的外表太像不會喝酒的小女孩/良家婦女?!
由於一家人外出,大都是丈夫負責開車,而他本來也不算喜歡喝,「太太喝酒丈夫不喝」的組合又重現。
在移居這個失去身份的過程中,「會喝酒的我」曾經是重尋身份、重訂身份的重要元素。
重要到,我曾經有點擔心——我會喝能喝,但也沒有很喜歡喝,加上年紀又不小了,不想為身體帶來負擔,
但這邊大家都是這樣聯誼的,那怎麼辦呢?
這個苦惱很快就過去了——隨著我愈來愈能夠成為自己,在移居的路上重新找到我的身份,不再需要外在的特徵來定義。
現在,離鄉的我們在對亞洲文化的情意結中,若有小慶祝,都常買韓國米酒或者燒酒或者果酒,喝一點點都玩玩~
這就是我與喝酒這回事的二三事......
我還是相當確定我不喜歡紅酒、不喜歡白酒、不喜歡啤酒;
喜歡香檳、喜歡氣泡酒、喜歡燒酒、喜歡清酒、喜歡烈酒。
我還是不知道自己的酒量。也不打算試了。
但我也沒有喝酒的愛好、同伴,或者習慣了。
澳洲的四季與北半球的國家都相反。
每年聖誕節前後,當香料熱紅酒 (Mulled Wine) 變成最合時的節慶飲品——和暖、豐富、醇厚——
澳洲的我們,都在經歷最熱的季節......
那麼,就來一個創意食譜——把暖身的熱飲,變成消暑的冰棒吧~!!
香料水果紅酒冰棒 Mulled Wine Popsicles
食譜來源:小黑貓原創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10支冰棒,每支約200毫升)
喜歡的紅酒......1120毫升/克
洋梨或蘋果汽酒......700毫升/克 <---Pear Cider / Apple Cider
蘭姆酒......90毫升/克 (可省略)
楓糖漿/蜂蜜......60克
砂糖......60克
鮮橙......1.5顆
丁香......7顆
青豆蔻......6顆
肉桂枝......3支
八角......1.5顆
香草莢......1/3支 (或香草膏2.5克)
新鮮或冷凍水果......2杯 (櫻桃、鳳梨、葡萄、草莓、藍莓都是好選擇) (可省略)
* 香料、酒類、水果、甜度,都是可以隨意加減、改換來做實驗的~
做法:
鮮橙洗淨外皮,用利刀切下橙色的部份 (盡量避開白色的部份),剖開,擠汁備用。
香草莢以小刀縱向剖開,用刀尖刮出香草籽,保留香草莢。
紅酒、汽酒、蜂蜜/楓糖漿、砂糖、鮮橙汁、水果放入鍋中,加入所有香料、香草籽及莢。
開火煮熱,以小火讓酒液保持不沸的狀態,慢煮30分鐘,熄火,濾除固體材料。
加入蘭姆酒,拌勻。待酒液放涼,以漏斗輔助倒入冰棒容器中,放入冷凍庫至凝結。
小黑貓嘮嘮叨叨:請以小火/微火加熱,讓酒液全程都不要到達沸點,這樣酒精才能保留,不會通通揮發掉。
鮮橙 (和所有柑橘類水果) 的中果皮 (白色的部份) 帶有苦澀味,煮入液體中會更明顯。
香草莢本身有非常非常香,所以別浪費,要放在一起煮喲~!
煮好後也可以再浸泡一會,讓味道更深的融合。
濾出的水果超級無敵好吃,請不要丟棄,吃吃看 (也許只有我覺得,因為通常只有我在吃...)。
- Apr 08 Tue 2025 12:35
關於喝酒的二三事——香料水果紅酒冰棒 Mulled Wine Popsicles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