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37448.JPG

繼續談我們兩夫婦的「退修之旅」的得著。
關於我學習了一百年的「此時此地」與「當下覺知」。

我碩士時期以至現在的恩師,是一位完形治療師;
這幾年來我一直跟著他學習,也因此跟著他練習「靜觀」。

關於「靜觀」(Mindfulness,或譯「內觀」、「正念」等,我喜歡叫它做「當下覺知」),
我向來自覺少了哪一條根,總是不明白,總是做不到。
(詳細的故事與記敘可以參考:「心靈麵包——三色熊貓吐司」)

生下小雨後三個月,我因緣際會地開始了我人生中第一課瑜珈,忽地就開了竅——
必須動中得靜的我,在各種動作、各種止息、各種轉換之中,忽爾就進入了自己的靜觀世界。
老師的說話、引導、提醒,因此一步步的明白過來。
退修旅行的體驗,也因此可以更加掌握得穩每一刻的領悟。

延伸閱讀——
安息年的啟迪之旅——抹茶饅頭 Matcha Steamed Buns

P2037429.JPG 

關於 Here-and-now。此時.此地。
這是我的專業、我的前線工作與教學、我們自處中,常常提到用到的概念;
然而我覺得多年來,我都不曾真心明白體會。
這次旅行卻有更新的經驗。謹此記錄。
(經驗起來很震動,寫下來就很普通了。有些東西還是只能以生命經驗吧~)

關於此時。
我們真實擁有的、確切擁有的、已然擁有的,就是此時此刻。只有此時此刻。
除此之外——上一刻、下一刻——都是在思想中的。
將來的事全然未知、亦不必然到來;想像或期待之事,也不知道是否出現。
這一刻,卻真實確切,而且活著。

關於此地。
我喜歡這句話: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
就是這麼簡單,沒有更多。
真的要經驗過,才能明白多一點......

所有的經驗、每一個經驗——都不會一樣;也不會永遠都在。
只有一次——只在這時,只在這地
一生一次。一期一會。
這是為什麼要專注當下。
如果不是,真實的時刻都會被錯過,我永遠都活在自己的腦袋中(過去與將來的漫想)。

DSC_3287.JPG 

退修旅行中,日本太太說,「沒有任何事情是永遠如一的,因此再辛苦,其實我們都可以忍耐。」
我心默然。
記得懷孕同時抑鬱的日子,我感到莫大的黑暗與恐慌;
當時好友Dona說,「不會永遠都是這樣的」,為我帶來很大的希望、很大的力量。
我甚至忍不住再反問她一次,以得到多一次肯定,不會永遠都這樣痛苦。
這一刻,再次迴響:Because it is not going to be forever......
因此好或壞,都可以肩負、經驗、體會、感覺。
因此不要害怕,不要逃避。
(多少的「不在當下」,都是因著情緒超額負荷,才脫出了此時此地,躲進了漫想...)
輕輕的面對它,讓它來、讓它痛、讓它走,再經驗疼痛後的舒緩。
非常非常的拉緊過後,有更深更深的鬆弛。

DSC_3285.JPG

這一趟旅行,更加掌握此時此地與當下覺知(靜觀)。
內心明顯比從前少了雜念;而雜念起時,對於把念頭放下,多了願意。

這一趟旅行,我內在也運用了全新的旅行角度。
不用多說大家都能想像得到,極愛記錄的我,是那種旅行典型——
儲存所有票根、紀錄每項開支、拍攝每口食物......什麼都不可以錯過。
這一次,完全的放開自己:
不數日子、不預想、不計劃、不看時間、不拍照、不安排、不紀錄。
讓時間、經驗流動。

這一趟旅行,也大幅度的少了說話。
少了那份一直說話的需要。
人安靜了。

DSC_3324.JPG  

原來,我們可以活得更慢。容讓充足的時間,找到自身的安舒位置。

原來,我們可以確知確信,已然找到美好。不需要再追求。
去不去到心中特定的目標,已經不重要。
那些特定、那些目標,都是我們的想像,也是外間的比較。
覺得某些東西、某個方法是最好的,真的得到時,多數都發現未必如此。

原來,除了言語,我們可以以身體為器皿:面對上帝,感受、盛載、祈禱,超過語言和認知。

DSC_3280.JPG 

這一系列的領悟,來得自然,卻得來不易。
好好記下,讓它們陪伴我們兩夫妻成熟更久一點。
好好記下,期望它們可能觸動某一個你的某一個心靈角落,與我一同打開執念。

我選擇了以「愛爾蘭蘇打麵包」(Irish Soda Bread) 象徵這一篇的分享:
當下、現作、現烤、現吃——只有這一刻。

P2037454.JPG  

一般的麵包,都是以酵母作媒介,讓麵團因著發酵過程而膨脹的;
「愛爾蘭蘇打麵包」顧名思義以蘇打粉作媒介,因此並不需要發酵,混合好就可以烘烤了。

愛爾蘭地區種植的小麥,屬於軟質小麥 (soft wheat),蛋白質含量較低 (筋性不高);
跟美加所出產的硬質小麥 (hard wheat) 不一樣,軟質小麥沒有那麼容易拉出充足的麵筋筋膜。
因此,愛爾蘭的傳統麵包做法,習慣使用蘇打粉,讓麵團順利膨脹、麵包口感鬆軟。

不用發酵的麵包,製作起來非常省時,隨時需要來點麵包當早餐或下午茶或配濃湯,立刻就做到~
製作「蘇打麵包」也非常省力 (不用揉麵團),而且非常省工具 (一個攪拌盆、一隻木湯匙就可以)。
另一方面,不用發酵的麵包不能久放,現烤現吃真的非常美味;
放冷了或隔天了,就沒有那麼美味了。所以這是一款現烤現吃的麵包。

P2037464.JPG 

蘇打粉 (Baking Soda) 需要酸性的環境才能發揮膨脹作用,
所以「愛爾蘭蘇打麵包」的液體部份,使用酸酸的「白脫牛奶」(Buttermilk)。
(關於什麼是「白脫牛奶」和自家製作它的方法,請參考「白脫牛奶煎鬆餅」)
蘇打粉碰上酸化的牛奶,就會產生氣泡,烤好的麵包就會出現氣孔,變得鬆軟。
這種快速做麵包的方式,是愛爾蘭媽媽們的傳統智慧。

這個麵包,我放在心中好長時間了,卻拖了久久、久久,一直沒有實踐。
心裡有點偏見,覺得材料這麼簡單 (只有四樣),又沒有經過發酵的麵包,味道一定很單調。
可是,我一定要為它平反——
它的口感、味道、香氣,完全遠超我的想像。
它——非.常.的.美.味。

0742.jpg 

麵包出爐的時候,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隱約感到自己大概猜錯了它。
把麵包掰開來的一剎那,就確切知道自己錯了——超鬆軟、超有彈性,而且非常非常香~

每每製作富有地區特色的烘焙和料理,我都會盡力找尋最原初、最貼近傳統的食譜,敬重地跟隨。
最原始的「愛爾蘭蘇打麵包」,就只有四樣材料:白脫牛奶、蘇打粉、麵粉、一點點鹽
現代的「蘇打麵包」加入各式果乾、堅果等,我這裡就不加,做最醇厚、最純樸的鄉村風味。

P2037445.JPG 


愛爾蘭蘇打麵包 Irish Soda Bread
食譜來源:參考多個傳統愛爾蘭食譜,綜合整理成這個食譜~

材料:
中筋麵粉 All Purpose Flour*......200克
蘇打粉 Baking Soda*......1/2茶匙 
白脫牛奶 Buttermilk*......200毫升 (約208克)
海鹽......2/3茶匙

*愛爾蘭地區種植的小麥屬軟質小麥,蛋白質含量較低,即筋性相對不高;
  這裡以筋度同樣屬於中等的中筋麵粉。
  (家裡沒有中筋麵粉的話,可以以「140克低筋麵粉 + 60克高筋麵粉」混合)
*蘇打粉 (Baking Soda) 不是泡打粉 (Baking Powder),請不要用錯~
*白脫牛奶可以以「牛奶 + 檸檬汁」自家製作,詳細做法請參考:「白脫牛奶煎鬆餅

P2037442.JPG 

做法:

中筋麵粉、蘇打粉、海鹽放入盤中 (圖一),混合 (圖二),過篩 (圖三)。
倒入白脫牛奶 (圖四),輕輕拌合均勻 (圖五),成濕軟麵團。
將麵團大致整理成圓形,放在烘焙紙上 (圖六)。
074.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混合麵團的時候,輕輕翻拌至均勻就可以了,不用拼命攪拌。
拌好的麵團非常濕黏是正常的,嘗試大致上把麵團整成圓形即可。



製作麵團之前,以220度C預熱烤箱,並把鑄鐵鍋放入烤箱一併預熱 (圖一)。
烤箱預熱完成後,以利刀在麵團表面劃出十字切口 (圖二)。
取出鑄鐵鍋,把麵團丟入鍋中 (圖三),蓋上鍋蓋,烤25分鐘 (圖四)。
取出鑄鐵鍋,打開鍋蓋 (圖五),再送回烤箱,續烤12分鐘,讓麵包上色 (圖六)。
0741.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預熱過的鑄鐵鍋是不會沾黏的~ 使用烘焙紙是為了丟入麵團時容易脫手。
在麵團上劃十字,是傳統愛爾蘭麵包的樣子~
    既是信仰的記號(十字架),也是讓麵包均勻膨脹、外型漂亮的方法。
預熱過的鑄鐵鍋極為燙手,取出、送入烤箱;加蓋、開蓋的動作一定要非常小心。



出爐,置網架上降溫,暖暖吃~

P2037432.JPG 



蘇打麵包單吃已經非常可口;也可以配湯、抹奶油、塗奶油乳酪...... 怎麼吃怎麼美味。
麵包的底部,厚厚的脆脆的像餅乾 (下圖),是尤其好吃的部份。

P2037463.JPG

關於活在當下的另一則。

從前在醫院工作的時候,病友們親身教會了我珍惜時間、珍惜日子。
那個時候的覺醒,是認知上的;
懷孕期間的覺醒,是切身體悟的。

身心逐漸恢復的時期,狀態每天都大起大落、反覆不穩。
某天好轉了些,忍不住心生盼望,但下一天又會惡化。
某天變差了,痛苦害怕難過失望,但下一天又會沒事。
很需要為苦難找尋意義的我,感到極端迷失;
我每一刻都不知道如何處身立足才是好,哭問丈夫:
「要我怎麼辦? 要我怎麼辦呢?」
丈夫抱著大哭的我,問道:
「你可以試試不找尋意義,只 live one day at a time 嗎?」
我呆住了。這句話說到心裡了。
「只把今天活過去」…… 我可以嗎?
不問明天、不問意義…… 我可以嗎?
只是努力地把一天活過去就是...... 其實我深深不肯。
但正正是這份不願意,令我震撼地發現,自己從不曾真正接納生命中的無意義感 (meaninglessness)。
存在主義一直都是我受訓與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我覺得自己早已內化的價值觀。
其中「無意義感」作為存在的本質之一,是那樣重要的一個信念,我竟然不曾真心接納它。
我很錯愕。我知道我要學習這一課,因為生命的本質真的如此,無從否認
有些事情很有意義。有些事情毫無意義;但仍然會發生、要經歷、要走過

現在,離開了深谷,每每談起,總會收到「好勇敢」、「好有勇氣」等讚美。
然而只有我內心知道,那段時期,反是我生命中最不勇敢、最沒勇氣、最脆弱不堪的日子
我唯一、唯一有做的、仰賴的,就只是「忍耐著沒有死掉」——
一天又一天,行屍走肉的、慢吞吞的、毫無意義、毫無歡樂的,活下去。
當朋友那時鼓勵我說「來呀伊藍,你比你想像中更堅強!」
我反而領悟到並深深受益的,是「原來我比想像中更脆弱」!
這份瞭解體認了,我心理上豁然好過了很多。
原來最苦、最痛的日子中,人要仰仗的,並不是勇氣,而是脆弱。

經歷整整三個星期身心的大起大落、忽高忽低,
我終於學會不因今日的好而對明天有期待,也不因為今日的差而對明天失信心
差的日子,耐心度過;好的日子,趕快的珍貴一刻安舒。
說起來簡單的「珍惜時日」和「活在當下」,總算被逼出來的體驗過。

生命脆弱多變,這一刻的平安,亦沒有人知道會維持到何時。
因此,願我與你都能把握一刻的光陰,做值得做的、喜歡做的事。

P203745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貓伊藍 的頭像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