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撻」是我學習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一個里程碑。
那一年的一個晴天,我把筆記型電腦塞進背包,帶上一盒畫筆、一本畫冊,揹起來往山腳下的那家咖啡店走。
我決定要過一個美好的「一個人的午後」。
在咖啡店佔了一角的小几,電腦紙筆鋪了一桌,陪伴我度過下午,直到傍晚的,就是這亮黃色的「檸檬撻」。
也許現在聽起來,這不過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可是對成長中的我來說,是一個很新的試練。
雖然我從小就很能獨處;長大了只交知己,超過三四人的朋友聚會就覺喧鬧得不耐煩;
雖然,我能自己一個人待很久做自己的事;也甚愛安靜,不開電視不開音樂的無聲空間裡我不焦慮;
可是,其實我從根本裡就是一個不曉得如何獨處的人。
我只懂得處寂寞,不懂得處孤單,
這在我成長的路途上,成了個情感的障礙。
我就像個空茶杯,不斷渴望被斟滿,卻無力填補一直漏水的裂縫。
直到我跟現在的丈夫開始交往之前,痛定思痛,立下決心,我非要學會自己盛載自己不可。
六年前的這段日子,我和當時還未是男朋友的丈夫,決定分開一段短日子,各自歷練。
在分別的日子中,我嘗試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告訴自己。我嘗試把委屈挫折沮喪失望自己消化。
我希望我懂得處孤單,而且快樂地享受它。
我學習喜悅地掛念未能相見相聚的人。
我試著接納自己的不安,看見茶杯的裂縫,知道心的黑洞。
那塊「檸檬撻」,見證著我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得著獨處裡的莫大喜悅和幸福感。
後來的我,漸漸「得道」,可以輕輕鬆鬆的一個人上餐廳吃飯——
當其他單身食客手忙腳亂——而故作淡漠——地拆解糾纏的耳機電線、急不及待的戴耳塞聽音樂;
當他們手捧書本——根本一頁也沒翻過——裝閱讀;當他們死盯著電話螢幕——明明還未下載好——裝入神;
我就覺察到自己的改變。於是,我悠然地等待我的餐點,看看人們、看看窗外、看看鄰座。
我不害怕仔細的、清醒的,感受一個人的時光。
法式檸檬塔 (檸檬撻) Tarte au Citron
食譜來源:小黑貓自己做~^^
材料:(約6個)
牛油......63克 <---在室溫中放軟~
糖粉......50克
雞蛋(大)......1/2隻 <---回復室溫~
低筋麵粉......125克
檸檬凝乳 (Lemon Curd)......1杯 <---做法請按此~~
檸檬皮茸......1小撮 <---裝飾用,可以省略。
做法:
牛油放在攪拌盤中,用膠刮刀拌成軟滑狀 (圖一)。加入糖粉 (圖二),拌勻。
倒入打散的蛋液 (圖三,拌成軟滑狀 (圖四)。篩入低筋麵粉 (圖五)。
用膠刮刀或手混合均勻,成柔軟的麵團 (圖六)。用保鮮紙包好,稍微壓平,放冰箱1小時 (圖七)。
取出麵團,工作桌上、擀麵棍上,以及雙手皆灑上麵粉防黏,將麵團擀成2mm厚 (圖八)。
小黑貓嘮嘮叨叨:
牛油一定要在室溫中放軟,才能拌成軟滑狀,和其他材料拌勻。
我通常前一夜從冷凍庫移放冰箱,再在做糕餅前幾個小時取出,讓它逐步降溫。
用糖粉的效果就是與用砂糖不同,撻皮烘好後香脆很多,建議不要省囉~~
加入麵粉後,用手混合是最好的——更加均勻、而且因為不是旋轉打圈的攪拌,麵團不會起筋啊~~!!
剛做好的麵團極軟,不能操作,要先放冰箱冷硬了,才能繼續。
擀好的撻皮若不是立即用,要用保鮮紙包好,放冰箱。
用份量以外的軟化牛油塗抹在撻模內,方便成品脫模 (圖一)。
將撻皮裁出比撻模直徑大的圓形,放在撻模上,先沿底部壓平,再壓緊轉角位 (圖二)。
切去多餘邊沿,並用叉子刺出氣孔 (圖三)。墊上烘焙紙,放上重物 (如豆子、米、小石子...) (圖四)。
送入已預熱180度C的焗爐,烤10分鐘,取出,小心地移去烘焙紙和重物 (圖五)。
再將撻殼 (派皮) 送回焗爐中,續烤大約10分鐘,或至撻殼 (派皮) 上色,取出放涼 (圖六)。
小黑貓嘮嘮叨叨:
這個烘焙技術叫做「Blind-baking」,用於單單需要烤撻殼 (派皮) 而無須烤餡料的時候。
墊紙可以用烘焙紙或錫箔紙;重物叫做「Pie-weights」,通常是陶瓷或金屬珠。乾燥豆子也很常用到。
用叉子叉出氣孔可以讓加熱時產生的蒸氣跑出來,而不使撻殼 (派皮) 膨脹變形。
只有用軟化牛油 (而非融化牛油) 抹撻模,完成後才能順利脫模。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指沾上牛油,直接塗抹。
撻殼 (派皮) 放涼後,填入檸檬凝乳 (圖一),放入冰箱冷藏至檸檬凝乳稍為凝固。
食用前可以灑上檸檬皮茸 (圖二),增添香氣、口感,和美觀度~~
亮晶晶的法式甜品——檸檬撻——完成了~~~
大咬一口~!!!!
咖啡店賣的,是加入了魚膠粉 (或其他凝固劑)、餡料完全凝結的版本。
如果大家較喜歡比較凝結的檸檬凝乳,可以在做檸檬凝乳時增加牛油的比例,冷藏後就會自然凝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