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173.JPG

今天來說送花和收花的故事。

我第一次收到男孩子送的花,是中學六年級的時候。

那一年春節前,跟好朋友 H 漫談起年花,
我說,我家擺的水仙花年年都不聽話,只懂拼命長高,花卻遲遲不開。
那幾年,H 每逢農曆新年前後都會去幫一位開花店的親戚打理忙不過來的生意;
於是 H 說,他可以拿一盆好的給我。
我說,用不著啦,都是隨口抱怨一下而已。

幾日之後,他真的捧來一大盆十分、十分茂盛的水仙花!
那華麗的一大盆,讓我和媽媽都看傻了眼。
花的密集和盛放,從未在我家中出現過。
我媽媽堅持不收,H 真心說沒關係,說給親戚打工都沒收工錢,花可以拿;
最後總是把水仙留下了。

雖然那是送給我家的禮物,不是單單送給我的;
但是回想平生收花經歷,我還是希望把這一盆回憶中的水仙放第一。
H 從來很能與我的家人相處,也很懂長輩們重視的禮數教養和風度,是讓我欣賞的地方。
H 在大學畢業之後成為了我的男朋友。

4f0d78c0e81f483881f0c7729faca4e0~tplv-hra1ikqiyn-logo_v4_5L2P5bCP5biuQOe-juWutuaMh-WNlw==.jpeg  
[當時沒有為水仙花拍照片 (有也應該尋不出來了),很像這張照片中的這一盆,暫借示意]
[圖片出處:住小幫]

我第二次收男孩子送的花——算是第一次正式收花——卻是個搞笑而不浪漫的情景。
那也是中學六年級的事情。
我第一次出席聯校聖誕舞會,邀請了好朋友 V 做我的舞伴。
舞會上,我們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在一起,跳舞也好像只有一下下,
因為這位仁兄忙著四處獵視我的同學,看有沒有漂亮女生可以追求。
我們並不是互相喜歡的關係,所以我也無所謂;
他每次巡完一圈,或是被可愛女生拒絕跟他跳舞,就會走過來找我,跟我分享,
我都是白眼盡翻,不覺得在舞會上偶遇可以發展出什麼。

同學在場負責賣花,為我帶了男伴出席而白興奮著,不肯相信我們之間沒有情愫,
在 V 外出「獵艷」的時候,死纏住他不放,要他一定買下玫瑰花送給我。
他被我的同學死纏買花這件事情我並不知道 (同學想背著我安排好,讓我驚喜),
但同學又自己興奮到不行,忍不住轉頭跑來告訴我說:「成功賣花給他了! 你等著收花啊!」
我奇怪 V 一直沒有出現,就在舞會快完結的時候,我們會合,V 遞給我一支紅玫瑰:「送給你。」
我著實也有點驚喜,因為真的沒有預期過。
然後他說酸溜溜說出真相:找不到可以送花的女生啦......
我們之後再會合了另一位好友 C,他還幫我和 V 拍了一張好好笑的合照:
V 一臉敗陣頹喪樣,而我手中拿著花,卻別過臉不理他。

n755272925_751855_4787.jpg  
[第一支玫瑰]

所以,這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收花經驗:非正式但充滿心意的,和正式但借花敬佛的。

不過緊接其後,C 卻開始追求我。
因為完全沒有想過,我大為震驚,震驚到跟 V 說:怎麼搞的? 我情願是你追我啊。
這個「情願」的意思,不是想跟 V 在一起;
而是就熟悉度、了解度、融洽度、親近度,甚至就時序而言,明明都是 V 來得比較合理......
其實是我的大腦一下子無法接受 C 的追求,嘴裡亂說話。

C 把應該做的一切都做得很足:
買好電影票站在電影院前等我、電影結束後帶我去已經預約好的漂亮餐廳吃晚餐、
晚餐後很隨意地說進去花店逛逛看,然後轉身捧著一早已經預訂好的花束送給我......
或許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明白自己的愛情地圖多一點——
我需要很自主、很自發、很動心地愛上一個人才有用;我不想也無法接受沒有感覺的人的疼愛。
中學的班主任曾教導我們這群女生說,選另一半一定要選一個對方愛你多於你愛對方的;
直到上了大學,同學友儕之間也非常流行這個想法。真是爛道理。至少對我不適用。

這算是我第一次正式的、出於愛情的收花經驗。但我很不習慣、也受之有愧。
(嗯... 我也沒有為花束拍照片...)



中學畢業之後認識了 A。
在追求的過程中,A 摺了一千零二十六朵彩色的紙玫瑰紀念我的生日,
過千迷你小花聚合在一起,儼如一棵美麗的小樹;
它們被用心的插在高大的玻璃瓶中,收到的時候無限感動。
不是鮮花,卻比鮮花更得我心,這是我平生最難忘、最華麗、最可一不可再的收花經驗。
A 與我直到今天仍是朋友;他與未婚妻跟我和我丈夫四個人也成為了朋友。
這是我唯一一位互相喜歡過而能夠維持純粹友誼的珍貴經驗。

[這瓶摺紙玫瑰花是有拍照的,不過翻了半天找不到,待找到的時候再補上~]

photo_2004111 017.jpg  
[我的第一束玫瑰花]

我的第一位男朋友陪我度過我的20歲生日;他送了我一束耀眼的紅玫瑰,中間夾雜幾朵小小的蘭花。
學院畢業日那天,他也捧來了大束的玫瑰花送給我。

懂得交往禮節的他,在交往期間也許還有送過其他花束,可是因著後來相當創傷的離別經驗,
我的大腦似乎決定了把很多畫面與片段收進潛意識中上了鎖,我的記憶出現了不少斷層。
不過,無論數不數得出花束,我的初戀本身,就是最耀眼的部份,其他禮物與花都不要緊。

CIMG1700.jpg  
[畢業花束也是玫瑰——當時流行的彩色玫瑰花束,還有我最喜歡的粉紅色大玫瑰]

我的第二位男朋友——也就是當年送我水仙花的 H ——反而在我們的交往期間沒有送過花。
說沒有又並不是很準確。
H 與我曾短暫地分過手又復合過,當他的媽媽知道這個小子居然在我生日前兩天跟我分手,
勒令兒子要正經認錯並在我的農曆生日為我好好補祝。
那一天 H 開車來接我去慶祝的時候,後座就已經擺好了一大束鮮花。
自從少年時就認識的人,真的太熟悉了嗎? 我問:「是你預備的還是你媽媽預備的?」
「她選的。但是我叫她去買的。」他說。所以在我心裡這束不算數。

旋轉IMG_8616.jpg  

後來情人節那天,他送了我一張漂亮的賀卡,封面是一大束半立體的紅玫瑰。
他說,想起自己沒有正式送過花,想補送給我。可是由於那陣子太忙,沒有時間好好寫內頁,
於是送完禮物和賀卡,就問我把賀卡領回去,說要好好花時間寫好內文,遲些再送給我一次。
幾個月後我們分手了。
分手十多年之後,我在移居海外之前與 H 見了一面。
我完全沒有預料到他說,見面前他把當年那張玫瑰花賀卡拿出來了,很想把內頁寫完給我。

IMG_1711.JPG  

在我這平生唯一於分手狀態下過的生日,這最黯淡的一天,我卻同時高光地、正式地收到一束非常美麗的花束。
當時有一位喜歡我的男士,不在意我的感情狀態,也不在意自己的已婚狀態,
在我生日當天委託了鮮花公司把一大束花連同卡片送到我辦公室。
他的年紀比我大一截,在社會的階梯上也已經處於相當高的位置了,
花束的華麗、包裝的質感、送花的手法,驟然跟十多二十歲的世界迥然不同。
當我見完個案,步回辦公室,同事們相當起哄地催我去收花。
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分了手 (我是愛哭鬼),所以非常好奇這束高調來到的花是誰送的。
也是那時候開始被同事和朋友們笑說追求者如果排起隊來,隊伍會排過青馬大橋。
那天我獨自放工回家,而且路上還要繞去蛋糕店,領取自己的生日蛋糕,帶回家與家人分吃。
懷抱中鮮亮的大花束,聊作小小的肯定與安慰。

DSC_6306.jpg  

我的第三位男朋友是現在的丈夫。正式交往的第一天,他帶來了一束用泡泡紙摺的玫瑰花給我。
我也忘記了自己是否向他提起過 A曾經給我摺的1026朵玫瑰花,還是好心腸的男孩子都有摺玫瑰花的念頭。
這束花共有53朵玫瑰,代表我們交往前的53天等待期間。

這位大男孩說,即使我們當時已經非常肯定會走在一起,追求的步驟還是不能跳過。
這份了解與供應,相當窩心。
雖然曾經經歷許多的追求,可是重視愛情自主的我,三位男朋友都是我自己很肯定的選擇,
因此在這三段關係中,我都不算是被追求的女子。
丈夫說,被追求的步驟無法後補,怕我將來回想時覺得遺憾,所以帶著花束與卡片前來,正式地追求我。

DSCF0575.jpg

被求婚那一天的花,是由我的演藝學院戲劇系同班同學一人手執一支紅玫瑰,
從黑暗的劇場邊緣向射燈下的我走來,逐支連著祝福和親吻送給我的。
我哭得很大聲、很醜樣,鼻涕眼淚一塌糊塗。
我本來是個提倡安靜簡單求婚甚至不必求婚的女子,丈夫卻另有自己對我的了解,安排了這場超級劇場化的求婚。

謝謝另一半超有心思的預備,也很感動我的同學們參與了我的人生大事啊......

同時這位先生又知道我不喜歡因循古板,所以既保留了以紅玫瑰花求婚的傳統,
在單膝下跪求婚的當下,手捧我喜歡的紫色桔梗花做求婚花束。
(所以說這位丈夫還是有這方面的腦筋可以動用,此後不動就是了...)

DSCF0570.jpg  

雖然收花的經驗總是很好的,尤其年紀小的日子,
但坦白說,我並不算很想要一堆被折斷的鮮花 (因此也不理解插花這門藝術)。
對什麼都太不捨的我,與其收到一束必然殘敗、很快失去的折枝,
我寧願收到仍可生存、仍可成長的花卉,又或者是——不用收花,謝謝。
所以,我的另一半自從交往以來就懂得不用送鮮花給我。

DSC_7058.JPG  

一朵假花、一瓶食用花、一盒花茶,或是路邊掉下來的一朵小花,就是我們的小浪漫。

P7079185.jpg  

婚禮則是大家約定俗成用假花做花束、假花做胸飾、假花做頭飾的場合,
不按常理出牌的我,結婚那天反而只用鮮花。

020.JPG

我請了好朋友為我準備了新鮮的花束,一束早上行禮用、一束晚上赴宴用。
(上圖是好朋友朱古力小姐,能力比專業的婚禮策劃更出色,永遠都有我最深的感激)
也請化妝師為我在頭髮上別上真花拼成花環。

DSC_7130.JPG

丈夫的禮服胸袋也以真花做裝飾,從我的花束中取一支,不要那些一式一樣的假花。

045.JPG   

即使它們會在儀式進行期間慢慢地枯黃,我卻覺得這樣才貼近自然,有著生命週期的真實感。
而關係、愛情、婚姻,都是有著自己生命週期的啊。

DSC_6763.JPG

我收花的人生,應該到此差不多了吧——
我大概不會再有追求者了,我和丈夫也默契不需要送花束。

丈夫還訓練好了小孩送我假花——這樣我才可以珍藏起來啊~
下圖是兩歲的小雨第一次送我的母親節花。

KYRU1365.jpg  

時光荏苒、空間轉移,我們來到了南半球度過我們的下半生;
從來種什麼死什麼的我們兩夫妻,決定維持一個小小的花園。
知道我最喜歡玫瑰花,丈夫第一棵買下來的植物就是玫瑰。
第一株玫瑰直接死了,第二株、第三株卻開得極美,綻放不斷。

玫瑰盛放的日子,每隔一兩天就可以剪下來幾朵;
我的收花人生,居然換了一個形式,繼續著......

IMG_9853.jpg  

人生,原來就在不斷轉換的形式之間,繼續著。

愛情的形式隨年日轉化,關係的性質亦一直地流動、改變;婚姻的形態亦然。
愛的給予、愛的收穫——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也因著年月更替,從一個樣式,轉成下一個樣式。

我問自己,還能辨認嗎?
會感到失落嗎? 能適應和接納,再好好生活嗎?

IMG_8174.JPG

花束的故事,從我少年時代的高光點、青年時代的戲劇化人生,到我成年過後歸回田園,有一朵沒一朵的收集。
我的生活,會慢慢地變得平凡而日常嗎?

日常。
「日常」既是我們生活中需要的規則與結構,帶來內心的穩定與安舒,
同時也會很容易令人忘卻欣賞,日復一日無感度過,甚至帶來重複沉悶的感覺。
真是令人有時依戀、有時想掙脫的東西呢~

至於我的人生,是不是也會隨著年紀漸長,慢慢變得日常?
剛剛想說「會啊!」——心裡多少就知道,以我的人生嗎? 也許還有很多歷奇在等待。

那麼,在平凡的時刻享受常規,等待不平凡的時候再乘風而行吧。

以一份家常鬆餅做紀念。
我平日想吃鬆餅做早餐的話,不會上網找食譜,也不會翻尋自己的食譜——
隨便打開冰箱、打開廚櫃,把想用的、要清空的食材隨便加。反正自己一個人吃,成品怎麼樣都不要緊。
而這些軌跡 (「咦,原來這個配方很可以~」),慢慢會成為習慣 (「下次也可以這樣做!」),也就成了日常。

送給大家我的高低起伏,和我的平凡。

IMG_8171.JPG  

【無奶.無麩.高纖.高蛋白】日常早餐鬆餅 Dairy-free Gluten-free Pancakes
食譜來源:
小黑貓亂亂做~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1人份)
硬豆腐......1塊 (66克)
雞蛋......1顆
香蕉......1/2根
洋車前子粉......少許
可可粉......1湯匙
黑芝麻熟黃豆粉......2湯匙
燕麥纖維粉......1湯匙
......適量



做法:

攪拌杯中依序放入硬豆腐、雞蛋、香蕉黑芝麻熟黃豆粉可可粉燕麥纖維粉洋車前子
加入少量水,啟動攪拌棒,一邊攪拌一邊酌量加水,至麵糊的質感跟一般鬆餅麵糊相近 (撈起時會緩慢滴落)。
在鬆餅機烤盤上或不沾平底鍋中抹上一點油,預熱後烘製/煎製鬆餅 (如果用不沾平底鍋的話請開中小火)。

小黑貓嘮嘮叨叨:
材料表中沒有特別註明水量,一來這份食譜真的非常非常家常,我每次都隨手加:
    看當天想吃薄薄的鬆餅 (稀麵糊) 還是厚厚的鬆餅 (稠麵糊);二來則是材料的差四性相當大:
    例如硬豆腐的含水量各個品牌都不同、這裡使用的四種乾粉都是超級吸水怪,但吸水率亦因品牌而異,
    所以沒有給出標準答案,大家可以按平日煎鬆餅的心得調整水量。
水可以用牛奶或植物奶取代。
洋車前子粉帶來重要的黏合力,補足沒有麵粉的不足 (鬆餅比較不易煎到散碎掉)。

IMG_817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貓伊藍 的頭像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