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56.JPG  

許久以前,我在香港演藝學院有過一年的時光。

生命中竟然有一段日子成為戲劇系裡的學生,每每回想,都覺得不可思議極了。
那一年,也因此,在回想之中變得夢幻而神奇。

有許多深刻的遇上、奇妙的恩惠、不一樣的友誼、另類的學習和鍛鍊。

今天分享我當時的「0923」生涯。

DSC_0253.JPG

每個「戲劇系」的新生,都需要在第一個學期「被租借」前往「舞台管理系」參與後台助理工作。
從無舞台經驗、大學畢業後已經工作了兩年多、「半途出家」的我,就這樣走進了讓我大開眼界的後台。
我成為當年的大型舞台劇「老婦還鄉」的四個 ASM (舞台助理) 之一。

ASM 是整個舞台管理團隊中最底層的角色,擔呀、抬呀、跑呀、爬呀,什麼都要做。
從每日早上9點,一直到晚上11點,都要「on call」、隨時候命,因此這樣的生存狀態被叫做「0923」。

那橫跨一個學期的「0923」生涯,我體驗了許多意想之外的事情、全新的經驗。
我第一次在佈景製作的工房做油漆工、第一次爬梯子安裝佈景、第一次製作道具;
第一次見識彷彿魔法學校雜物房的「道具室」、從裡面拼了命地吃盡灰塵、大海撈針般找東西;
無數次被忽然打開的門撞到、無數次拿著膠帶趴在台板上做記號、無數次把高大的佈景推出推入;
從「台左」跑後樓梯到「台右」,又再跑回「台左」;把巨型的道具櫃從後台推送到前台再推送回去......
綵排與演出的日子,我們舞台管理團隊全員「全黑」——從頭到腳,不可以有任何顏色。
我用一片黑布縫在我黑色外套的衣襟標誌上,蓋上白色的圖案,黑褲黑襪黑鞋子,度過了很多個白天和黑夜。

每次「black out」,我們四個 ASM 如箭在弦從台側跑出台面,
低著頭、屏著氣,以最快速度推動或搬送各自負責的佈景裝置,進行「scene change」,在台面再亮燈時一定跑掉。
在「quick change」的時候,在台側把演員的服裝極速脫光,再給他們極速穿上另一個裝束。
道具在這一幕用完在「台右」,在下一幕之前必須送到「台左」的另一個演員手中......

雖然長期在灰塵與油漆中打拼,讓我當時足足一年出現皮膚敏感,可是回想仍是非常快樂的時光。
我們當年的 SM 寡言而不愛笑,卻細心關照我們;DSM 超級美麗高不可攀,卻原來是傻呼呼的可愛姐姐;
來自「舞台管理系」的另外兩個 ASM,都成為了好朋友,其中一個至今深交,當時在我婚禮上還成為了我的 SM 呢!

DSC_0258.JPG

除了辛苦又新奇的經驗、除了合作無間的團隊伙伴和意外收穫的好朋友,我還得到了第一次演出經驗。

導演某天綵排時,想加入一個小女孩的角色。
他環顧一圈,一手指住站在一旁候命的我——
「你來試演。」
這位英藉的戲劇系系主任,以流利的粵語叫我上前。

Acting ASM ——兼任演員的舞台助理——這個曾經風聞、非常少見、對新生來說極其珍貴的崗位,超越想像地發生在我身上。
我這個前台後台通通不曉的傢伙,忽然被推送到台面上。

我演出市長的孫女,那個手握花束要獻給還鄉的老婦、但被老婦狠狠捏臉、再驚慌躲回市長背後的小孩。
於是服裝部同學另外設計稿子,通過後找我去量身,訂製了全白的戲服;道具部同學找好了花束。

我成了要自己「quick change」的人——前台時全白絲絹連身花裙與皮鞋、後台時全黑上衣外套長褲和球鞋。
也成了要先去化妝間梳頭上妝,再去後台打點道具與檢查路線的 ASM。

當年二十四歲的我,覺得扮演八歲女孩有點勉強,不夠說服力;
於是捧著劇本找導演問,導演點點頭說,也是,以十二歲來演吧。

後來舞台劇公演之後,我從不認識我的觀眾口中聽說:「那個演小女孩的,頂多十四五歲吧?」
心裡非常快樂,覺得對得起角色了。

DSC_0260.JPG

大半年後,這齣舞台劇重演;已經決定畢業、不再升讀的我,快樂地重回全黑與全白的日子。
這是我在演藝學院那奇妙的一年間,首次的表演、末後的表演。

這一次,導演加了我的戲份。
在「飲宴」的一幕,把我加到了市長身邊;在最後「送葬」的一幕,也把我加進了送殯隊伍之中。


因為知道自己即將離開演藝學院,因此特別地、特別地投入。
畢業後,我寫了長信給戲劇系系主任,感謝他給了我如此寶貴的機會——
若不是這一齣戲、若不是導演一手指出了我,我的整年演藝時光,都不會踏足台板。
何況我是個沒有背景、沒有經驗,又不再升學的人。

我一直以為,我成為 Acting ASM 只是一種偶然:
從戲劇系來到後台工作的 ASM 只有兩個 (另外兩位 ASM 是舞台管理系的學生);
我的另一位同學是男生,所以「孫女」才會落在我身上吧?

想不到系主任回覆了我:「是你自己賺回來的。」
他說,正因為我清楚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一點都不驕傲、非常謙虛地學習,因此他才看上了我。
後來在重演時,也因為我非常認真地演繹,而且在導演眼中有種難得的「真實感」(他喜歡我下巴掉落的那一刻),
因此他才一而再地加多了我的戲份,給我更多的演出機會。

這個回覆讓我非常的訝異,也極其感恩,內心只是更加的柔和謙卑。
處身龐大劇組中如此微小的新生、處於豐富角色間如此卑微的小角,
這樣地「被看見」,對我來說,恩重如山。

DSC_0261.JPG

當年的「0923」,對於畢業幾年、工作穩定、生活已然上軌的我來說,重回「徒兒」生涯,實在非常艱辛。

由於工作一旦開始,什麼時候小休、什麼時候午膳和晚餐、什麼時候完結,全都不會有固定的時間表,
對於三餐非常非常執著,又非常非常怕捱餓的我來說,基本上進入了「朝不保夕」的生存狀態——
吃完了這一餐,就不會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吃下一餐。

我第一個學期的體重暴升,就是從這個「朝不保夕」的狀態中衍生的。
因為晚餐沒有著落,我的午餐會有多少吃多少,吃到撐不下為止;然後我還隨身帶備乾糧。

某個傍晚,我們仍在密集排練當中,我有點餓了,就從隨身背包中拆了一包「消化餅」吃。
我蹲在導演身旁,正在記下他的口述筆記,一時走不開,就順手地把餅乾的包裝暫時放在桌上。

「唉喲,已經沒有了嗎?」導演忽然說。
我猛然抬頭,看見他的手拍拍我空空如也的餅乾包裝袋。
「噢... 真是很對不起呀!」我真的感到超級懊惱。導演是我很喜歡的人,讓他失望,令我非常過意不去。
「我應該留一塊給你的...」我說,「我去再拿一些? 我儲物櫃裡有。」
「不不,我說笑而已。」導演輕鬆地揚揚手。

這一件小事,卻一直在我心裡面,牢牢的。
畢業後,兩次回到學院探望,都做了手工餅乾送上。

DSC_0254.JPG

消化餅,是我自兒時到長大都非常喜愛的餅乾。
現在,連沒有麵粉的消化餅都做出來了。
時光,究竟已過多久、多久。
二十四歲的我,已經三十六歲;我的導演,沒有再當戲劇系的系主任。
當年說著粵語的英藉的他、如今說著英語的華裔的我,彼此失去聯絡已久。

謹以消化餅的味道,紀念這份知遇之恩。



[無醣.生酮] 消化餅 Low Carb Digestive Biscuits

食譜來源:
小黑貓原創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24小圓餅)
酥皮部份——
燕麥麩皮 (Oat Bran)......135克
黃金亞麻籽粉......20克
赤藻糖醇......25克
鹽......1/2茶匙
有皮杏仁粉*......7克   
奶油......64克
雞蛋......1顆 (約重50克)


* 有皮杏仁粉較粗糙,口感更貼近消化餅的「全麥感」;沒有的話也可以用去皮杏仁粉~

IMG_1646.JPG

做法:

燕麥麩皮以攪拌機打成細緻粉狀 (圖一),加入黃金亞麻籽粉、赤藻糖醇、有皮杏仁粉、鹽 (圖二),拌勻。
放入室溫軟化的奶油 (圖三),用手指搓揉混合成團 (圖四)。加入打散的雞蛋 (圖五),揉合成麵團 (圖六)。
把麵團放在兩層烘焙紙之間,擀壓成大約 3mm 厚的麵皮 (圖七)。撕去上層的烘焙紙,鋪在烤盤上。
用圓模
把麵皮切成小圓片形 (圖八),放上烤盤,以叉子在麵餅表面刺上孔洞、邊緣壓出紋樣 (圖九)。
送入已預熱至180度C的烤箱,烘烤13分鐘,取出 (圖十),放涼至完全冷卻。
LC 消化餅Digestive Biscuits.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不同品牌的燕麥麩皮顆粒大小差異很大,請先以攪拌機打碎成粉。
消化餅
本身是微微鹹香又微微輕甜的,因此加入少量的赤藻糖醇、少量的鹽;大家可以按口味加減。
麵團本身較黏,以兩層烘焙紙夾住,擀壓時更容易操作。若天氣太熱,可以把麵皮先冷藏一陣再裁切。
在麵皮上刺上孔洞,不但有助受熱均勻,餅乾也不易膨脹拱起;而且也是「消化餅」的招牌樣貌啊~



知遇之恩,只有一點點,就足夠讓人走很遠的路。
謝謝你,Peter Jordan 老師,給了我那樣神奇的力量。

DSC_025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