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來覺得自己是個對於事業毫無野心的人。
一直以來,工作在我的生命中佔據的心靈空間很少。
我也一直想不透為什麼僱主們都喜歡在工作面試中問人有何「Career Path」(我有時... 真的會坦白地說,沒有哦...)。
對於自己的專業,我也向來自覺不太執著。
大學畢業後我只短短地從事本業一年半,就轉行藝術路線,甚至鑽回象牙塔中讀書去。
讀書也非為專業,就是愛讀而已;
碩士畢業後我當上了全職妻子,同學們說這樣很浪費,我卻覺得畢生志願能夠圓滿,適得其所。
到後來,奇妙地擔任了大學教師,我也常常自嘲,自己大概是對於本行最沒有執著的老師了吧——
每次困惑之中的學生跟我牢騷說,日後畢業了並不想做社工,我都會說:好呀,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
所以,這一切輕省,的確令我長年相信自己並不在意工作。
移民是一種如此翻天覆地的轉變,叫人一無所有,因此可以徹徹底底地重新閱讀自己。
2019年3月5日,我收到澳洲的技術移民邀請。
整個漫長的申請過程中,因為太過渺茫,總是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因此,親手握住邀請信的當下,心跳得不能自已,卻也只能獨自體會。
就在隔天——3月6日、7日——我參加了一場為期兩天的完形治療訓練。
我的腦袋和心靈仍在濃霧之中,身體則因為突然的變化而抱恙。
卻有一句話直直地打進我心,而且它的影響和意義,一直深刻到今天。
義大利藉的治療師在課程尾聲被同學提問,如何才能夠學會「情緒共震」(完形治療其中一個治療要素)。
治療師想了一想,回答說:「我是從與孩子的互動上學會的。」
那一刻,我反射地覺得——好感恩! 我畢竟成為了一位母親!
熟悉我的人會懂得,我根本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當時,成為母親的事實,仍然是我尚未療癒的傷痛;
我卻為了因而能夠成為一位更好的治療師,而覺得值得......
我是那樣不願成為母親,卻為著可以修習更深的醫治而慶幸自己畢竟成為了母親!
我第一次發現——平生第一次覺醒,身為「治療者」的身份,對我來說有如核心、如此重要。
吊詭的是,接著這份覺醒的,是面臨失去專業身份的考驗。
移居之時,兩夫妻都做好心理準備,告別我們的專業,從此改職換行。
雖然我是先獲取了彼岸的專業資格,再被邀請移民的,但是離鄉背井遷徙荒野,我也不存厚望。
一開始找尋工作,有點出於自然地,還是從本行找起——
不是出於執念,也非出於熱忱,只是不然的話,也沒有什麼頭緒從何找起。
也是想著,總要先試過了,確定不能夠了,才擴大範圍什麼工作都找吧。
漸漸地,總是有本地的長輩在跟我說:「你初來乍到的,什麼工都要做,不要挑工作。」
我聽起來很納悶——我一輩子最不挑的時候,就是現在了吧! 怎麼老是這樣規勸我呢?
最初,我只當是上一輩人慣例掛在口邊的訓勉;
後來,我開始思索、開始觀察自己的心:
也許,我真的有自己所看不見的執著?
也許,我並非如自己所理解的那樣不重視自己的專業身份?
漫長的求職之年,我當然也深陷過在迷茫之中:
什麼時候才是合適的分界線,宣告求職本業無門,然後不再尋求?
我也試過什麼工作都應徵——
牙科診所接待員、幼兒園助理、地產分店文書、老人照顧員、酒店大堂經理、咖啡店侍者......
可是我寄出這些信時,心裡竟是傷感。
我在移居之初修讀了瑜伽導師課程。
自課程第一堂的導引裡,我的瑜伽老師開宗明義地說:
要記住,你是醫治者。
直到課程的終結,我的老師一再地提醒我們:
從此以後,你是醫治者——你是自己的醫治者、身邊家人朋友的醫治者、瑜伽學生的醫治者。
這句反覆的提醒,在我心內,帶來多少回響!
再一次、再一次被呼喚,內心對於成為醫治者的渴慕。
再一次、再一次被提醒,我仍然被祝福、被託付去成為一位醫治者。
去年年底的車禍,我自覺身心深受創傷,一直不明所以;
可是事過境遷的現在,我深深體會嚴重撞車之後毫髮無傷所帶來的強烈確據——
我仍有事要做。
而且是在這片土地上做。
上帝用了極其深刻的畫面讓我看見,祂要我不死不傷。
祂要留我在這片土地上。
我不能再懷疑自己。
去年年底,就在車禍之前,我接連收到三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面試。
這一線曙光,讓我決定暫緩其他工種的尋覓。
車禍之後,某次前往物理治療的路上,走過一家私立醫院;
看著聽著一路上的鳥語花香,舉目漂亮的醫院大樓,我感覺到內心對於重執專業,仍有想望。
另一天與丈夫去市中心辦事,開車駛過時尚的商業大樓時、看著行人路上打扮入時手握咖啡杯的辦公室人員時,
我也再次發現,對於專業工作,我仍有想望。
幾個月後,面試結果終於出來了,我得到了州政府的聘任。
雖然及後又被無理撤回,卻也得到了專業上的確認;
也因此,我轉移了目標,專注地向首都求職,單單對準自己的專業來應徵。
比想像中快很多,我得到了面試機會、然後被錄取、然後開始上班。
我在漂亮的辦公大樓上班。大樓底層有時尚的咖啡店。
我成為了心理輔導員。
接近20年前,我為了一份「挽救婚姻」的初衷,放掉了對文學與翻譯的熱愛,無悔跑進社會工作學系。
接近20年後——中間好像走了許多迂迴路,但全部都滿途珍寶——我成為了婚姻輔導員。
在異國土地上、在陌生的文化中、以第三語言去做深層的心靈工作...
雖然萬分惶恐,卻也知道這是內心所求、上帝所賜。
醫治者——這是最初的心願。這是此後的心願。
我想以一份「慢煮」料理作紀念——長時間的熬煮,釀造美好的風味與層次......
醫治者之心、醫治者之路,蘊釀良久,終於確切、終於緊握。
在很多歐洲國家,「肉醬」都不是由絞肉製作的!!——而是用大塊的燉煮肉類,久煮至軟爛如肉糜。
「慢煮紅酒肉醬」是我多年來想試作的料理^^!
慢煮紅酒肉醬義大利麵 Slow-cooked Red Wine Ragù Pasta
食譜來源:小黑貓參考許多食譜後創作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肉醬為多人份;麵料理為1人份)
肉醬部份——
燉煮用的牛肉*......400克
橄欖油......1茶匙
紅酒......1小瓶 (250克)
罐裝番茄......1罐 (400克)
胡蘿蔔......1~2根
月桂葉......1片
黑胡椒......少許
鹽......適量
麵料理部份——
手工鮮義大利蛋麵......150克
橄欖油......1湯匙
帕馬臣乾酪......2湯匙
* 我用 Bolar Blade (牛肩胛骨上的肌肉),筋多而肉質堅實,直接煎吃會非常老韌,因此價格很相宜。
* 胡蘿蔔之外,請加入洋蔥、西芹,味道會更豐富有層次;我為了快速做好這個肉醬,省略了其他蔬菜。
* 手工製麵的做法請見:「手工義大利鮮蛋麵 Handmade Fresh Egg Pasta」。
也可以買超市冷藏食品部的義大利鮮蛋麵。若使用乾麵,則份量少一半 (若每人75~80克)。
做法:
牛肉以廚房紙巾拭乾水份。胡蘿蔔洗淨,削皮 (或不削),切大塊。
大火加熱煎鍋,加入橄欖油,油熱後放入牛肉 (圖一),煎封至底部呈焦褐,翻面。
續以大火煎封,至另一面亦焦褐 (圖二),約每邊5分鐘。把牛肉取出。
不用熄火,直接倒入紅酒 (圖三),以鍋鏟將煎肉後的褐化物鏟起來 (圖四),煮沸。
把煎好的牛肉、切塊的胡蘿蔔放入壓力鍋,倒入鍋中的紅酒 (圖五)。
倒入罐裝番茄,放入,加入黑胡椒、鹽 (圖六),以高壓燉煮1小時 (圖七)。取出牛肉 (圖八)。
小黑貓嘮嘮叨叨:
牛肉以廚房紙巾拭乾水份,才能順利煎封 (不會降低溫度)、上色 (當然鍋子亦要非常非常夠熱)。
先煎封再燉煮是基本的燉肉做法,肉質會更好吃,湯汁亦有另一個層次的風味。
但沒有時間的話,直接把生肉放入壓力鍋燉煮,也是會軟嫩的。
這是簡易版本,認真一些的話,可以煎肉後原鍋添油,先炒胡蘿蔔塊,再用紅酒洗鍋,成品會更有風味。
煎完肉的鍋子,鍋底會留下許多精華 (梅納反應中的褐化物質),是風味的來源,非常珍貴。
不洗鍋直接加入液體 (水/湯/酒),邊煮沸邊以鍋鏟刮起鍋底的精華,是常見的「deglazing」步驟。
沒有壓力鍋的話,則先大火煮沸,再轉最小火加蓋燉煮4小時 (請按自家鍋具密閉性能,留意水量)。
從鍋中取出月桂葉丟棄,以攪拌機或伸入式攪拌棒,把剩下的蔬菜連湯汁打成泥狀 (圖一)。
牛肉降溫後,用兩支叉子撕開 (圖二),至呈細肉絲狀 (圖三)。紅酒蔬菜泥與肉絲分別裝盒,冷藏保存。
吃的時候,煮沸一大鍋水,加點鹽,投入1人份的手工鮮義大利蛋麵 (圖四),煮至散開。
把1人份的紅酒蔬菜泥與肉絲放入小鍋中加熱 (圖五)。將煮好的麵撈起放入肉醬鍋中 (圖六),拌勻 (圖七)。
熄火,盛盤,淋入橄欖油、灑上刨碎的帕馬臣乾酪 (圖八)。
小黑貓嘮嘮叨叨:
月桂葉味道很強,記得取出丟棄,不要一併攪拌成蔬菜泥哦~!!!
煮好的牛肉先「休息」鬆弛,待降溫後才撕開,以免流失肉汁,變得乾柴不可口。
紅酒蔬菜泥、肉絲,可以分別裝入密封盒,冷藏或冷凍保存,非常方便做常備菜。
手工製麵的做法請見:「手工義大利鮮蛋麵 Handmade Fresh Egg Pasta」。
也可以買超市冷藏食品部的義大利鮮蛋麵。新鮮麵條不要久煮,一煮至散開就撈起來。
若使用乾麵,則份量少一半 (若每人75~80克),並按包裝指示煮熟,再放入肉醬中。
義大利麵放入肉醬鍋之後,可以一邊拌勻一邊小火稍煮,令肉醬的味道被麵條吸收。
請不要吝惜橄欖油——這是義大利麵的正宗吃法喲! 而且以牛上肩肉做的肉醬,油量很少;
一來肉品本來很瘦,二來煎的時候 (整個煮製過程) 也只放了1茶匙油,燉一大鍋,口感會比較乾。
- Jun 18 Fri 2021 08:00
醫治者之心——慢煮紅酒肉醬義大利麵 Slow-cooked Red Wine Ragù Pasta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