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5554.JPG

「毛毯捲小豬」這個名字,真是起得太太太可愛了......

「Pig in a Blanket」是一種香腸小吃;
在英國料理中,它最傳統的樣子是「培根捲香腸」,是聖誕晚餐中重要的角色~

去年聖誕夜,我依足傳統做了一桌英式聖誕晚餐~^^
「培根捲香腸」就是其中一員了 (排在最前面~)。

DSC_4011.JPG  

「Pig in a Blanket」去到美國文化中,漸漸演變成麵點——培根變成了麵皮/酥皮;
香腸麵包卷、香腸可頌 (牛角麵包)、香腸酥卷...... 是下午茶、聚餐、派對必備的小點心。

DSC_5553.JPG  

這麼一想,忽然就想到了充滿本土特色的「香腸包」——
許是殖民時代留下來的有趣英華 cross-over? 是不是「Pig in a Blanket」的另一個變身呢?^^

延伸閱讀:
參觀麵包工廠——香腸包」<---點擊進入~

PC231823.JPG

自從研發了酥鬆口感的鹹派皮「派皮6號」,要製作沒有麵粉的酥點,成了非常方便的事情;
生酮/無醣生活中享用「酥皮點心」,不再是不可能的事了~^^

最傳統的「培根捲香腸」,相信就沒必要寫食譜了 (就是拿條培根捲著香腸,煎到熟嘛)。
我們來一起品嚐酥點版本的「Pig in a Blanket」吧~^^!!

DSC_5552.JPG 

生酮.無醣.毛毯捲小豬 (香腸酥卷) Pig in a Blanket
食譜來源:
小黑貓原創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3個)
生酮「酥鬆派皮」麵團*......1/5份   
香腸 (小)......3根
雞蛋......1/2顆 


* 食譜請參考 [無麵粉.無糖] 酥鬆口感.鹹派皮/塔皮 Low Carb Flakey Pie Crust <---點擊進入~
* 視乎香腸大小,麵團可能會有多;多了的話隨意做成小餅乾,烤乾了很好吃~^^

DSC_5555.JPG 

做法:

預先做好「酥鬆派皮」的麵團,冷藏備用。取出派皮,隔著保鮮紙擀成約3mm厚 (圖一)。
撕去表面的保鮮紙,切出三個稍長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底部比香腸的長度稍短 (圖二)。
香腸放在三角形的底端,輕輕捲起 (圖三),以小刷子塗上打散的雞蛋 (圖四)。
送入已預熱至180度C的烤箱中,烤25分鐘 (圖五),取出,降溫至暖和即可享用 (圖六)。
LC 香腸酥卷 Pig in a Blanket.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派皮麵團冷藏會比較好操作,尤其天氣熱的日子。
隔著保鮮紙擀壓,派皮麵團就不會沾黏,非常好處理~
等腰三角形不用很精準,隨意切出來就可以了~
絕大多數無醣烘焙,都要降溫至完全冷卻,才適合切開或享用;這個配方是個例外,暖暖吃已非常可口。




不使用麵粉的「麵團」,完全沒有筋性,無法拉伸,因此烘焙品表面有裂痕是正常的~^^
如果想要再漂亮點,麵團中增加黃原膠的用量,就有助麵團變得更有延展性,成品更加光滑。
不過,黃原膠增多,口感的「酥鬆度」就會降低,我個人選擇口感>外觀 

DSC_554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貓伊藍 的頭像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