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了~!!!!!!
親愛的大家,我還想繼續寫作;所以,我就來宣佈「部落格微轉型」吧~!
如果你剛好有讀到前幾篇(長篇大論的)文字,和過去大半年來(其實是一年多了吧)的「非食譜」文章,
相信你都知道了我內心與生活的變化,也感到了這個部落格來到「何去何從」的路口——
我既沒有興趣轉型拍攝影片教學 (而且那是需要團隊、資金、場地的大製作),
也沒有興趣自導自拍縮時的超快速短片 (我就是不想再跟時間賽跑,要實踐慢活嘛),
我還是喜歡默默的文字,和以文字傳達給讀者各人不同的畫面;
而且,我的初心是以食物記載生命的故事,以親手製作的食品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所以,也許與潮流背道而馳,我還是選擇寫文字食譜,並以寫作為主、料理/烘焙為副地繼續我的創作。
以上是「不轉型」的部份。
現在來說「轉型」的部份。
這13年多以來,我一直在獨自運作整個創作過程:
規劃:天馬行空的構思-->腳踏實地的計劃-->搜尋可取的食譜-->對照、綜合、整理資料-->敲定自家食譜版本
製作:採買食材-->實際操作-->製作過程攝影-->完成圖及剖面圖攝影-->照片分類及選取-->照片後製-->編輯步驟組圖
寫作:照片縮小-->上載圖片-->連結心目中的故事-->寫作故事-->記錄食譜-->詳寫各種提示-->刊出-->分享
它是我工作跟睡覺之外,花時間最多的地方——
多於我與孩子相處,多於我與丈夫相處,也遠多於我花在其他興趣上的時間。
我仍然喜歡它——烘焙料理拍攝寫作還是我核心的興趣——不過我想平衡一下。
我內心做了一個大決定 (不過對大家來說也可能是個微不足道改變了也不覺得的決定):
放棄「步驟組合圖」這個元素。
如果不用刊出「步驟組合圖」這一項,我可以省略「製作過程攝影」的步驟——
我難以言說這個步驟有多麼的消耗體力、精力,與時間。
尤其在製作麵包、糕餅、酥點等等手會沾到食材的時候:
做一個步驟、去洗手、拿相機拍照一張、再上手製作一個步驟、再去洗手、再拍一張照片、再上手做下一步驟、再洗手、再拍照......
手都差不多洗爛,相機都油跡斑斑,明明沒有運動都走了一萬步,明明身在廚房卻非常奔波。
而且,最後坐在電腦前,照片真的超超超多,分類起來、選取起來、後製起來,工作量都相當大。
而「編輯步驟組圖」這一項,我也有點偏執——一定要在長方或正方的框中平均排列:即是不能5張、7張、11張、13張、14張...
排列好了之後,寫食譜的時候還要小心對照著圖片來寫製作步驟,每個句子後面標明「圖X」。
所以我想,如果刪除一個元素,可以省下大量時間體力心思,這個節省能讓我繼續創作而有時間空間處理其他事情,可能很值得。
我的阻力當然是自己——長久以來,那麼困難都那麼堅持,因為我覺得很重要~!
也因為我早期 (結婚前一年,尚不會下廚,也沒有自己部落格的日子) 閱讀的部落格,都是每一步都有清晰漂亮步驟圖的,
那些像是「手把手」的圖文教學,讓我由一個絲毫不會廚事的人,當年瞬間成為小廚娘,後來再成為烘焙人。
那樣的恩惠,我好想傳承,很希望像前輩們那樣,殷勤扶助新手體會捧出美味的滿足感。
所以,對我這個不喜歡改變格式的人來說,這個「微轉型」是個難下的決定。
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也許教學的元素真的會弱了一點 (可是又說實在的,網路上高手林立,拍攝器材技術都非常精良,大家也真的不需要跟我的圖片學),
可是與大家分享生命的故事的心,是一樣的啊~^^
話匣子收起來。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 (很早之前) 很火紅的「生米吐司」。
第一次在網上看見它的食譜,連翻白眼——誰要在想吃吐司的時候,吃個米糕/發糕啊?
天有不測之風雲,沒有想到走了七年無醣/低醣 (low carb) 路線的我,有一天重新吃碳;
而同樣的這個我,居然某天需要走上 gluten-free (無麩) 的大街 (暫時的,現在又完結了),
加上當時同步需要避開雞蛋、避開奶及奶製品,沒得做蛋糕吃......
曾經被我不屑的「米吐司」,成了我餐桌常客......
讓人訝異的是,我向來熱戀小麥製品,而非常不愛吃飯,
這個「米吐司」卻深得我心——莫名的超.級.好.吃,我一片接一片吃到欲罷不能。
而且說也神奇,它不是發糕嘛... 居然有像真的吐司耶~!!!
超迷人的米香,沁甜的味道,還有極其蓬鬆濕潤又柔軟的組織
我完全愛上。
我試過不同的做法:
有的食譜堅稱只能用冷凍/冷藏的米與水來開始,有的食譜隨興地用常溫食材,有的食譜甚至會加溫至發酵溫度來做。
說真的,在試過無數次之後 (我們家真的超愛吃,所以真的有心無心地實驗了好多好多遍),我想說的真話是——
我沒有摸索出成敗的關鍵啊啊啊啊啊啊!!
三種做法都有完美的大成功,也有令我目瞪口呆的大失敗,所以我猜其實跟天氣有關?
不過,我又試過攪打了同一批米糊,分裝進兩個盛器,同時送入烤箱,結果一盤大成功,另一盤卻失敗了... 咦?
我沒有鑽研下去,反正能吃就好。
而且它好吃到一個程度,無論怎麼失敗我們都愛吃......^^'' (所以沒有上進心)
當它發酵剛好,我們自然開心又感嘆它的神奇地吃妥妥當當的吐司;
當它過度發酵,成為一大條QQ彈彈的黏牙海綿,我們會開開心心的把它當綿花糖,「呀咦呀咦」的大口嚼;
當它發酵不足,成為一大塊扎扎實實的年糕,我們還是很開心地把它烘烤酥脆,熱熱地吃那外脆外軟的烤年糕。
[下圖就是年糕啦~!! 其中一次意外做出年糕時,切成小丁烤脆來吃~ 超美味! 後來小雨要求特意烤出年糕...]
希望我雖然這樣不講究,還是能把這份美味帶給大家~!!
[無麩.無奶.無蛋] 純生米吐司 Pure Rice Bread Loaf
食譜來源:參考多個網上食譜 + 小黑貓買了一本《第一次就烤出香綿生米麵包》+ 小黑貓無數實作修正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16.5L x 6H x 7W 小型吐司盒1條*)
白米 (生)......115克
水......75克
蜂蜜*......6克
鹽......2克
油......14克
速發酵母*......2克
* 由於我的攪拌機容量很大,我會以6倍量 (生米690克) 來製作三條中型吐司。
* 用楓糖漿取代蜂蜜,可以成為純素烘焙。也可以用糖 (3克) + 水 (3克) 取代蜂蜜。
* 如果用一般乾酵母 (active dried yeast) 而非速發酵母 (instant dried yeast),則用量要加倍 (克)。
[下圖是用上述大小的小型吐司盒做的吐司~ 真的好迷你~^^]
做法:
白米掏洗乾淨之後,以份量外的清水浸泡3小時或以上,撈起瀝去多餘水份 (浸好濾水的生米約重150克)。
把浸好的白米、水、蜂蜜、鹽、油放入攪拌機,以最高速攪拌,每次1分鐘,至米糊變得濃厚順滑。
檢查溫度,米糊的溫度須在38度C或以下,加入速發酵母,攪拌均勻。
吐司模鋪好烘焙紙,倒入米糊,表面噴水幾下,放入溫暖潮濕的環境 (例如放了一杯熱水的微波爐或小烤箱),
待米糊膨脹至原本的1.5倍時,預熱烤箱至180度C。在米糊到達約1.8倍量時,表面噴水幾下,送入烤箱。
烘烤約45分鐘 (視吐司模的形狀及材質),取出,拉住烘焙紙取出麵包,放在網架上待涼。
小黑貓嘮嘮叨叨.浸泡篇:
白米可以一次浸多量 (夏天放入冰箱,冬天可以放室溫),3小時可用;
最久可以保留1星期,每2~3天換水即可。取用時以1.3倍重量(已浸好的米)換算。
小黑貓嘮嘮叨叨.攪拌篇:
攪拌的時間視機器性能而定。我通常用2次1分鐘的攪拌時間做好米糊,普通性能的話3次1分鐘應可。
完成的米糊捏在兩指之間應該順滑無顆粒,質感應該稠厚、帶著中度流動性。
一般來說,使用高性能的專業攪拌機,效果會最好。但又坦白說,
我有一次用非常基礎的攪拌機,做了充滿硬生生米碎的米糊,卻驚訝地烤出質感超好的麵包。
攪拌的過程米糊會因強烈的磨擦力而升溫。我的攪拌機每1分鐘的最高速率,會使內容物升溫10度C。
因此,請把酵母保留,以免溫度過高殺死酵母。最後加入酵母前,請確保米糊溫度在38度C或以下。
加入速發酵母後,可以手動攪拌均勻。如果米糊本身低溫 (例如經過冷藏),則可以以攪拌機攪打約30秒。
小黑貓嘮嘮叨叨.發酵篇:
米糊發酵相當快,很多時30分鐘甚至更短就完成了。請一定要全程看顧。
米糊膨脹至1.5倍時就要預熱烤箱,否則來不及就會過發。如果已經有過發的趨勢,未預熱完成也請送入烤箱。
米糊達1.8倍量就算發酵完成,觸及2倍量就算過發,成品質感會變得黏稠。以米吐司來說,發酵不足比過發好。
米糊入模後,我會用筷子插入米糊量度深度,再以此畫出1.5倍深、2倍深的兩道劃線,幫助自己留意發酵狀態。
[下圖是過度發酵的米糊做出來的黏牙款吐司~^^'']
小黑貓嘮嘮叨叨.其他:
吐司模中的烘焙紙,請以「不剪開」的方式摺疊並鋪墊,否則米糊會漏出。
另外,可留較長的邊緣在模型外面,方便出爐後抽住烘焙紙拉出吐司。
米糊易乾燥,發酵前、烘烤前,都在表面噴水幾下,有助順利膨脹不裂。
烘烤時間請視模型大小。
麵包必須完全涼透才方便切開,否則會整個下陷。
[經過多次的實驗,使用各種尺寸的模型,感覺較小的模型較易成功~]
切片的吐司烤脆脆,真的無敵美味...... 是讓我把無醣生活徹底丟到一邊的食物~ *大心*
- Jan 06 Sat 2024 13:10
部落格微轉型——[無麩.無奶.無蛋] 純生米吐司 Pure Rice Bread Loaf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