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LD8221.JPG  

//原文寫於10月30日//

在我寫「藏紅花麵包 Safflower Loaf」這一篇的時候,我以為我的病已經去到尾聲。
不料那只是中場的轉捩點。

延伸閱讀:
一呼.一吸——藏紅花麵包 Safflower Loaf [冷藏法]
IMG_E7248.JPG  

上一回停在「以火制火」的章節,我深願那位醫師的能力有如他的信心。
事與願遺,不知道是我接二連三總是沒有遇上好醫生,還是我真的病得離奇,中西醫都醫不好我。

「以火制火」的策略開始之後,氣管的疾患忽然跑到上呼吸道,
發燒、鼻塞、流涕、頭痛、喉嚨痛...... 忽然變成一個大感冒。

卻是醫師一句「那你停藥吧,看來這個處方太燥熱,不合你用」,
令因發燒無力而脆弱不堪的我躺在床上哇哇大哭起來。
我身體的不適已經夠多夠難,真的無法承受實驗式的試藥。

TRKA0261.JPG

即使知道我的惡化也許跟那位醫師的醫術無關,我卻因為失去信心而沒有再光顧。
病了幾天,循友人的介紹再看另一位醫師,針灸了幾次;
好轉了幾天,我又再一次發燒,再一次經歷一大堆重感冒的徵狀。

這一次來得更劇烈——某週四深夜,本來好好的身體忽然衰弱,頭痛猛然來襲,
週五起床時,我的整個右臉都很痛:顴骨、鼻竇、眉骨、顎骨、牙齒,都大痛起來,
而鼻涕流到失控的程度,一邊抱著大卷的廁紙不停擤、不斷擦,一邊還是滴滴答答地滴落衣服上。

等我下午約到西醫,已經開始耳痛。
我告訴他耳朵的疼痛,他略略一看,說耳朵沒事。
我再說可能剛剛發病未必看得見,但已經愈來愈痛,我的經驗是晚上會惡化很多。
醫生說沒有表面病徵怎能診斷、怎能用藥?
結果在沒有得到任何建議、沒有處方任何藥物的情況下離開診所。

我當晚耳內劇痛,痛到眼淚直流——深夜的時候,耳朵泊泊流血,濕了枕頭。
週六上午,我唯有再跑診所。
另一位醫生看了一看,說:「耳膜穿了。」
於是我開始吃另一輪抗生素。和無限的止痛藥。
止痛藥的用量和服用的時日,比感染新冠病毒那一段日子更多更長。

IJNW0858.JPG

吃完五天抗生素,終於預約到之前看過的女醫生。
身心都非常脆弱的我,在診室一坐下來就哭。
但原來還有更可哭的事。

她看過我的右耳,立刻拿起桌上的電話筒,打電話給政府的當值耳鼻喉專科醫生諮詢如何處理。
我聽見醫生向電話中的對方講:
「It is a serious rupture, I couldn't see any eardrum at all.」
好震撼。
耳膜會自然痊癒嗎?
醫生聳肩輕鬆地說: 「不能自己好,做手術補就行了」。 

中耳炎通常兩三天之內會自然痊癒,並不一定要吃抗生素;
我卻在七日後、完成抗生素療程後,耳朵仍在出血、頭顱和耳內仍然痛到要長時間用止痛藥。
於是醫生處方第二輪加強版的抗生素。另外說明如果五日未好,加到十日。
另外叮囑留意耳骨一痛就要立即去急症室,以抗生素針劑對付骨感染或腦膜炎。

我茫然離開診所,需要好長的時間平復。
連日來第一次,我按緊左耳,請丈夫在我右邊說話。
原來我右邊已經全聾。
我一直還未想承認這個事實。 

KSGI4682.JPG

病著的時間,我常常掛心著小孩的適應。
跟我們平日的小感冒小發燒那麼不同,他能適應媽媽生病那麼久、來來去去都還未好嗎?
我的徵狀那麼恐怖,小孩會嚇到嗎? 我無力跟他玩,也大部份時間不會笑,小雨會害怕嗎?

我耳朵流血那天,小雨默默回房間,畫圖畫,再走到我房門前,把它貼在我門上。
是一輛救護車把我送到一座大醫院去。
下午從診所回家,告訴孩子我的耳膜破了。他拿了一串珠子飾物交給我,以作慰藉。
當晚孩子和爸爸出去赴朋友的生日宴,我自己留家;
離家赴席前,他非常掛念地把我抱了又抱,然後從房間裏拿了一疊我們的照片交給我,自己則拿了夾著一家三口照片的相架出發。
走到玄關,小雨忽然翻找玄關櫃子,不理被催促出門,翻了他喜歡的小帽子出來。
以為他忽然想戴帽子,卻一手遞給我,笑著。
這是代表他陪我。
我生日那天,他畫了另一幅畫給我:媽媽生日很開心,所以好了,從醫院中跑出來了~!

BAXK4038.JPG 

十月中旬,久病中稍微好轉的幾天,我們去了一趟海岸。
孩子念想著沙灘。丈夫念想著生蠔。
我不為沙灘,不為生蠔,只收穫他們的快樂、悄然珍藏起共處的幸福。

從出生第一天就獨立睡覺的小雨,非常開心地告訴我說:「這次是第一次媽媽和我一起睡!」

我望著無限的太平洋、望著這從不曾在海邊長大卻神奇地熱愛海洋的孩子望著太平洋的背影。
這一次生病,是我平生不曾經驗的辛苦與恐怖。
這一次生病,也有著我平生不曾經驗的厚愛和幸福。

JMBQ1487.JPG  

酸種麵包的製作,通常都是純粹的,因為包餡並不容易。
我也因此直直地做了二十多條麵包,沒有一次想過要包餡。
忽然覺得「不就是把配料捲進去嗎?」,可以一試——原來也沒有很難。
(而且成品超級好吃啊⋯⋯)

以為很容易的事情,很多時比想像中迂迴曲折。
看來很艱困的事情,也可能忽然發現原來可以輕鬆度過。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聖經》〈馬太福音〉第11章,第29~30節

LDPR6257.JPG

酸種果乾核桃全麥麵包 Fruit and Walnut Spelt Sourdough
食譜來源:
小黑貓原創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一個中型歐式麵包)
酸種*......44克
水......220克
蜂蜜......7克
斯佩爾特全麥麵粉......140克
高筋麵粉*......168克
鹽......6克
配料——
葡萄乾 (或其他喜歡的果乾)......50克    <---先行浸泡熱水2小時,撈起瀝乾~
核桃 (或碧根果仁、榛果等)......50克    <---先以160度C的烤箱烘烤約12分鐘,完全放涼後略切碎~

* 我的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約11%。
* 做「酸種麵包」需要有「酸種」。如果未製作酸種,請先參考下面這一篇,養好酸種再來這一篇食譜。
* 通常的做法是在製作麵包前一夜餵養酸種一次 (約在製作麵包的9~12小時前)。
  但我漸漸發現可以直接用完全沒有餵養過的舊酸種,不但同樣有活力,製作時間其實也差不多。

延伸閱讀:
【天然酵母】風味.保濕.健康——祼麥酸種 Rye Sourdough Starter
IMG_4958.JPG

做法:

混合麵團 & 水合作用——

斯佩爾特全麥粉、高筋麵粉放入攪拌盤中,混合 (圖一)
酸種 (我用沒有餵養過的/棄種)、水、蜂蜜放入杯中,用叉子攪散,令蜂蜜融化、酸種在水中散開 (圖二)。
乾濕材料混合 (圖三),用叉子攪拌至不見乾粉 (圖四),成粗糙麵團 (圖五)。把鹽平均灑在麵團上 (圖六)。
用大盤子蓋好麵團,靜置60分鐘,讓麵團進行「水合作用」,充分吸收水份,並初步形成麵筋。

酸種麵包7號 (斯佩爾特小麥).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酸種先與水混合,是為了打散酸種,令酸種在麵團中分佈均勻。這個步驟不用完全把酸種拌勻。
此階段 (混合麵團) 只需要把所有材料混合至無乾粉的狀態,無須搓揉。
不少食譜都會用「後鹽法」,在麵團「水合」之後才加鹽 (但也有不少食譜證明一開始加入鹽份也可行)。
     由於使用「後鹽法」許多人都會因此忘記之後加鹽,令麵包味如嚼蠟,因此先在麵團表面灑上。
「水合作用」之後,麵團已由黏稠難操作的狀況,變成光滑又容易上手,不再黏糊。




拉伸摺疊——
沾濕雙手,用手搓揉麵團約2分鐘,把鹽均勻地揉進麵團中 (圖一),麵團重新滾圓 (圖二)。
蓋好麵團,靜置30分鐘 (圖三)。沾濕雙手,用手拉起麵團一邊 (圖四),摺向另一邊 (圖五);
逐個邊緣往外拉伸、延展,再往麵團上覆蓋過去 (圖六)。滾圓麵團 (圖七),好,靜置30分鐘 (圖八)。
再次沾濕雙手,重複一次「拉伸、摺疊」的步驟,再滾圓好,靜置30分鐘 (圖九~圖十二)。

酸種麵包7號 (斯佩爾特小麥)1.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可以預留少量的水,在把鹽搓揉進麵團時邊加邊搓 (也可以另外加點水來搓揉,非常隨心)。
只要沾濕雙手,就會完全不會黏沾。請絕對不要加入乾粉,否則成品麵包會很重很硬。



夾入配料、首次發酵、造型、二次發酵——
取出靜置好的麵團,輕壓、拉伸,使麵團成一大片長方形,在麵皮2/3的表面灑上果乾和核桃,
從沒有配料的1/3處提起摺疊到中間,另一邊亦覆向中間,做成三折狀。
在麵團上
灑上剩下的果乾和核桃,從短邊提起摺向中間,另一邊亦摺向中間,再做一次三折狀,滾圓麵團。
麵團蓋好靜置室溫中進行發酵,至麵團膨脹至近雙倍大小、表面光滑、搖動時有布丁晃動感,甚至可見氣泡。
把麵團輕柔倒到工作桌上,各邊收起來,壓入中心,翻轉,初步成形。蓋好麵團,鬆弛15分鐘。
趁這個時候在烤模裡鋪上烘焙紙 (或在藤籃內灑粉)。鬆弛好的麵團再次把邊緣聚合、捏緊,收口撥至麵團底部。
麵團收口朝上,放入烤模/藤籃,蓋好靜置室溫中進行最後發酵,或放入冰箱冷藏發酵一晚,至麵團有充氣感

小黑貓嘮嘮叨叨:
氣溫、濕度、酸種的活躍度、麵團的溫度與配方 (如粉水比例) 一旦不同,發酵的時長就完全改變;
     因此,對於酸種麵包的發酵,請不要以時間作準,而要以目測、實測等方式決定,無法提前預計。
     我在三週之內的麵包製作中,首次發酵時間從2小時到8.5小時都有,因此無法提供「標準時間」。
發酵好的麵團大小,請以「近乎兩倍而不足兩倍」為準 (可以大約視為1.75倍)。
     除了麵團大小,還可以目測氣泡 (玻璃盤邊可見麵團中的氣泡、麵團表面也會透視下方的氣泡);
     此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貓伊藍 的頭像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