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7710.JPG

各種各樣的歐洲聖誕麵包,我都超喜歡;
除了熱愛麵包也熱愛甜點 (歐洲聖誕麵包都是屬於甜點麵包哦~),
更深深被每份烘焙背後的傳說、信仰、人文、情感、承傳所吸引。

這幾年,陸陸續續做了很多很多不同國家的聖誕麵包,義大利的、瑞士的、德國的、奧地利的...
唯獨一直沒有做過阿爾卑斯山脈一帶的冬日傳統——「聖尼可拉麵包」。

DSC_7707.JPG 

「聖尼可拉麵包」嚴格來說不算「聖誕麵包」,因為它紀念的,是天主教信仰中一位叫做尼可拉的聖人。
12月6日 (或12月5日) 是紀念這位聖人的「聖尼可拉日」;這個專屬的麵包,也是由此而生、在這一天享用的。

「聖尼可拉」在天主教信仰中,是小孩子的守護者。
自西歐至東歐,各個國家與地方都會以特別的方式慶祝「聖尼可拉日」。
我在網上翻查資料,實在有許多的歷史與傳說;這個麵包的由來與象徵,也眾說紛紜。

「聖尼可拉」的傳統外形 (也可以說是後世的定形),是留著大大白鬍子的老者,身穿紅衣。
他除了守護小孩,也會在「聖尼可拉日」牽著驢子,派發禮物與糖果給每一個小孩子。
(有說「聖尼可拉」的形象,就是美國文化中「聖誕老人」的原形,真是一點都不意外哦~)
在歐洲的傳統文化中,「聖尼可拉」可是比美洲傳統中的「聖誕老人」更加重要的哩!

DSC_7704.JPG  

紀念這位聖人的「聖尼可拉麵包」,是可愛的小人兒造型;有時候也會有小動物造型。
作為傳統的歐洲甜點麵包,「聖尼可拉麵包」的麵團中,
一樣加入了滿滿的雞蛋、砂糖、奶油、牛奶,成品可口、柔軟、蓬鬆、濃郁又香甜。

DSC_7715.JPG 

向來沒有打算製作這一款節日麵包,今年卻懷抱滿腹決心,要按傳統的手法製作。
這份心意,送給我住在比利時法語區的好朋友。

這位遠嫁歐洲的女孩子,我從未見過面,只在文字中往來著,卻已建立了難以言喻的親密。
這一款麵包,對她那持守傳統的比利時老公來說非常重要~
因此對我的朋友來說也變得重要。
然後對我來說也變得重要。

是的,每一份烘焙,之所以珍貴,在於背後的情感連繫。
那樣,製作起來才能用心、享用起來特別甜美、分享起來才有專屬於它的故事。

DSC_7712.JPG 

聖尼可拉麵包 Manala (Mannele / Männele)
食譜來源:參考 Carol自在生活 + 小黑貓做法上的小小更動~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6個人偶麵包,或許多個小麵包)
液種部份——
高筋麵粉......150克
速發酵母......1/2茶匙
雞蛋......1顆
蛋黃......2顆
牛奶......90克
砂糖......30克
主麵團部份——
高筋麵粉......100克
奶油......100克
鹽......1/8茶匙
水......1湯匙   <---調整麵團濕度用~
裝飾部份——
蔓越莓乾、糖漬果皮......少量 (或其他果乾)
雞蛋......1湯匙 (不想特別打一顆蛋,可以用麵團部份剩下的蛋白,但烤色會較淺)
牛奶巧克力......30克

DSC_7713.JPG 

做法:

液種部份——
麵粉、酵母放入盤中,打入雞蛋、蛋黃,倒入牛奶 (圖一),攪拌均勻 (圖二)。
混合好的麵糊 (圖二) 
蓋好保鮮紙,放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靜置發酵1小時 (圖四)。
聖尼可拉麵包 Saint Nicholas Buns.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我喜歡把待發酵的麵團放入關上門的微波爐,旁邊放一杯熱水,提高溫度與濕度



主麵團部份——
奶油預早從冰箱取出,回復室溫柔軟狀態,切成小丁塊 (圖一)。取一攪拌盤,放入麵粉、鹽 (圖二)。
加入液種 (圖三),一邊
混合,一邊逐少加水調整濕度和柔軟度 (圖四),搓揉均勻,成粗糙麵團 (圖五)。
逐些加入奶油丁 (圖六、圖七),繼續搓揉、混合,成均勻麵團 (圖八)。
手工或機器揉麵 (反覆甩打、對摺、搓揉) 約20分鐘,至麵團光滑有彈性 (圖九)。
聖尼可拉麵包 Saint Nicholas Buns1.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水是調整麵團濕度用的;搓揉時按麵團的柔軟度,逐少加入,不一定要用完1湯匙

手工搓揉麵團的完整教學,請參考「基礎麵包麵團」一篇。
這個麵團非常濕黏,因此若不熟習以手工揉麵,可以運用有揉麵功能的攪拌機。



發酵 & 分切——
把麵團滾圓,收口朝下放入抹上一些油的盤中 (圖一),蓋好保鮮紙,放入冰箱,冷藏發酵18小時 (圖二)。
發酵好之後,取出麵團,用手輕輕壓出麵團中的空氣 (圖三),把麵團分切成6等份 (圖四)。
每份麵團再按大約「2:3:4」的比例,分切成3小份 (圖五),蓋好,靜置10分鐘鬆弛
最小的一份揉成圓形做「頭部」;最大的和中等的一份,各成長條狀,做「身軀」與「手臂」(圖六)。
聖尼可拉麵包 Saint Nicholas Buns2.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沒有時間的話,冷藏發酵12小時也可以 (12~18小時之內效果較好)。
取出麵團後,雙手、桌面都灑些麵粉,有助防止沾黏。
所謂「2:3:4」的比例,十分隨意即可 (「身軀」與「手臂」的長條也是),這樣才有手作的傳統氣息^^!
鬆弛過的麵團較易造型,不會過度回縮。




造型 & 後期發酵——
「身軀麵團」的下半部份直向切開,做「腳部」(圖一)。

「身軀麵團」的上半部份,用剪刀平剪出一個約1吋深的開口 (圖二),
把「手臂麵團」放入切口中,包好,捏合收口 (圖三)。放上
「頭部麵團」,捏緊接口 (圖四)。
把人形麵團放在鋪墊了烘焙紙的烤盤上 (圖五),放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再發酵60分鐘,至飽滿狀 (圖六)。
聖尼可拉麵包 Saint Nicholas Buns3.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麵團組合好之後,要以手指確切地把接口處捏合好,以免發酵時鬆開,或在烘烤時裂開



P.S. 造型 (方法二)——
這裡分享一下另一種造型的方法:把「身軀麵團」揉得長一點,對折屈曲 (圖一)。
在折曲處照樣用剪刀平剪出一個約1吋深的開口,夾著手臂麵團」(圖二)。
放上
「頭部麵團」後,把所以接駁的收口捏緊 (圖三)。之後同樣進行後期發酵。
聖尼可拉麵包 Saint Nicholas Buns4.jpg 




烘烤 & 裝飾——
發酵好後,把果乾壓入麵團中做裝飾 (圖一),並以小刷子輕輕掃上打散的雞蛋 (圖二)。
送入已預熱至「風扇模式」160度C (或傳統模式180度C) 的烤箱中,烤約20分鐘 (圖三)。
牛奶巧克力隔暖水 (約50度C) 加熱融化 (圖四、圖五),為麵包畫上「眼睛」和臉部表情,
握穩麵包,把「頭部」沾入融化巧克力中,做「頭髮」。放涼至巧克力凝固 (圖六)。
聖尼可拉麵包 Saint Nicholas Buns6.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果乾要稍微壓入麵團中,以免烘烤膨脹時脫落
傳統的聖尼可拉麵包會以果乾做衣扣 (或眼睛),大家隨意裝飾~
刷上蛋液,烤好的麵包會有漂亮的黃金烤色和光澤感,不建議省略哦~
巧克力不宜以超過50度C的暖水加熱,以免破壞巧克力的結構。
在50度C的溫度中,巧克力的融化會較慢,只要耐心等一等、間中拌一拌,就可以了。 



P.P.S. 造型 (方法三)——
不想揉捏「頭部」、「身軀」、「手臂」再組合做人偶那樣複雜?
這裡分享一下另類的 (非傳統的) 超簡易方法。

麵團首次發酵好之後,不用分切,直接靜置鬆弛,然後以擀麵棍壓平,至大約1/2吋厚麵皮 (圖一)。
取出小人與小動物餅乾模型,在麵皮上切出不同造型 (圖二)。剩下的麵皮揉合成團,再擀平切出形狀 (圖三)。
把生麵團放在鋪墊了烘焙紙的烤盤上 (圖四),放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再發酵60分鐘。
發酵好後,把果乾壓入麵團中做裝飾 (圖五),再以小刷子輕輕掃上打散的雞蛋 (圖六)。
送入已預熱至「風扇模式」160度C (或傳統模式180度C) 的烤箱中,烤約15分鐘 (圖七)。
以融化的牛奶巧克力為小動物畫上「眼睛」(圖八)、為人偶沾上「頭髮」(圖九),放涼至巧克力凝固。
聖尼可拉麵包 Saint Nicholas Buns5.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麵團要有充足的時間鬆弛筋性,擀平的時候才不會回縮,切出造型後也不容易「走樣」。



謝謝你,好朋友,今年也讓我一起分享法國阿爾薩斯的傳統^^~
送給你和你先生的小伙伴~ 聖尼可拉節快樂! 也預祝聖誕快樂!

DSC_771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貓伊藍 的頭像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