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497.JPG

我丈夫的母親跟我的母親是南轅北轍的兩個人。
婚前我叫她做 Auntie,婚口改稱「媽咪」;
我的媽咪非常熱情、嗓門超響、粗枝大葉、喜愛玩樂、不拘小節、善忘樂天、外向主動——
跟我的媽媽,在每一個層面上都恰恰相反。

這十二年來,從陌生到認識、從認識到理解、從理解到明白;
由明白變成欣賞、由欣賞轉為從心的喜愛、到打從心裡成為親人,經歷了許多階段。

DSC_2503.JPG 

兩位母親之間的極端相異,的確令我一開始的時候用了一些空間調整、適應;
相處一段日子之後,那些陌生的特質,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油然生出敬佩與欣賞。
很快地我就覺察,對於其他婆家家人,我是乖巧地盡責任,對於媽咪,我是真心的喜愛。

可是原來,這份感情超越欣賞、超越喜歡、超越愛惜。
我唸碩士時研究的是母女關係,特別敏銳於這種獨特的連結;
最近與好友深談,回顧與媽咪的關係時,發現我早已視媽咪為母親。
在這段關係中,我有期許、我有需要,我也容易受傷;
在這段關係中,我帶著原生家庭的投影,帶著過往未圓之願的渴望。
在我一天天、一年年,漸漸走上不一樣的道路上時,我在意得到她的認可、她的欣賞。
其他人可以不明白我,媽媽與媽咪的肯定,我卻非要不可。

這個發現很美,很美。
看見自己打從內裡把丈夫的母親視為母親,也很感動。
縱然愛有重量,負起了就放不下,可是能夠有愛與被愛的關係,仍是無價的可貴。

DSC_2504.JPG 

丈夫的外公外婆是印尼華僑,雖然早年已定居這個城市,
廚房中總是飄盪異國料理的獨殊香氣,餐桌上也總是印華交匯的風景。
外公外婆在我們新婚時已非常老邁,鮮有下廚,我沒有機會嚐過兩老手藝,
卻在丈夫的口述歷史中、在媽咪與姨媽阿姨的手藝中,常常見證印尼風味。

「黃色湯」是我加入這個家庭時,最早接觸的新奇事物。
媽咪喜歡以這道菜待客,所以經常做;在這個家庭中,它不單是一道湯品,它是吃飯的形式——
鮮艷澄黃幾近螢光的湯是主角,一定要用碟子平鋪攤涼的飯是配角,
從湯中撈起撕碎的雞肉、水煮蛋、豆角、粉絲分別盛在碗中,圍圈環繞,
切角的檸檬、青蔥末、炸蝦片、油蔥酥、特製的辣醬,是小而不能或缺的角色。
餐具則一定用叉子和湯匙。

吃的方法,是每人取一碟涼了的米飯,倒入大量黃色湯浸泡著,
雞肉、水煮蛋、豆角、粉絲、炸蝦片、青蔥隨意加,
重點是——在湯裡擠入大量的檸檬汁,灑上大量的油蔥酥,再重手加入多多超級辣醬
一盤又酸又辣的湯飯就做好了。這就是「吃黃色湯」的意思。

不用說你也知道,這種吃法對我來說,真是陌生到一個地步,我一整餐飯都無法吃上什麼。
黃色湯——如果大家記得,我從小連家常的老火湯都沒得喝,根本對「喝湯」這回事沒需求;
而那種明黃如廣告彩的顏色,實在詭異到極點,難以放入口中,別說重重的香料香草味道了。
米飯——又如果大家記得,我熱愛任何澱粉質,唯獨對米飯半絲興趣都沒有,向來不吃飯,遑論冷飯。
辣椒——我母親連胡椒粉的辣都無法接受,我從小被告誡遠離任何辣味。
蝦片、油蔥酥——我從小被告誡遠離任何炸物,年少時也因為皮膚超差,長年習慣性地避開油炸食物。
於是我單吃雞肉、水煮蛋、豆角、粉絲——只有水煮,全無調味的 (原意是以濃重口味的湯來做調味)。

DSC_2506.JPG 

初時,媽咪 (當是還是「Auntie」階段) 每次號召我們去她家「吃黃色湯」,我就愁眉苦臉。
每次我都苦澀地跟丈夫說:「我是為了你呀,才去吃這頓飯啊。」
有時也不甘心,會反問他:「你就真的有那麼愛吃黃色湯嗎?」(氣人的是丈夫認真地說「是啊」)
對於自己婚後如此努力下廚 (我婚前從未踏足廚房),盡力做出美輪美奐菜式,烘焙天天換花樣,
丈夫最鍾情的味道,卻偏偏是我完全無法做到、完全不能接受的料理,真是挫折到爆炸。

然後有一天,當我又再赴這「黃色湯之約」,而我發現自己在媽咪擺好整桌菜之後,
舉起相機拍攝,希望紀錄下來時,我知道有點改變,已然無知無覺地來臨了。

再之後,我們被叫去媽咪家吃飯,我竟然會興致勃勃問丈夫:「是不是黃色湯?」
如果那天不是,我會有點點懊惱。
其實,當時的我依然不喝黃色湯、不吃酸與辣,可是覺得這樣的飯餐很好玩,像在吃自助餐;
何況大家忙著弄自己的湯飯,我就非常有閒,雞肉+雞蛋吃到飽,也是挺開心的。

真的到了近一兩年,我終於掌握了喝湯的意義、學會了欣賞喝湯這回事,
又大幅度地擴闊了口味,香草、香料、酸的、辣的、炸的,通通都想嚐,
「黃色湯」終於被我正眼看待。
當我能夠品嚐、能夠接受,我就開始好奇,躍躍欲試——我想在自己家中做出來。

DSC_2507.JPG  

這奇異的鮮黃色東西,到底是怎麼做的,我當然毫無概念。
我向媽咪尋問,得到的答案讓我大為錯愕——
「買現成的調味湯包粉啊。」
什麼??? 一直以來的特色地方料理,來自市售的現成高湯粉?

我當然不甘心,然後大家用膝蓋猜都猜得到——
我上網做了廣泛的閱讀、大量的資料搜集,把料理的由來、背景、原理、地方差異通通讀透,
再綜合對照了無限個食譜,思考整理出自己的一道配方,然後備料、調理。

我在東南亞食品店舖東鑽西鑽找食材,店員問我要煮什麼,我隨口說:「Soto Ayam。」
這位印尼女子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非常開心我這個本地女子竟然會說出道地的印尼名字。
她立即翻呀翻,翻出一包調味粉給我——「加這個!」
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原來印尼人都是這麼煮的呀??
「我打算由原材料做起,連香料膏都自己打啊。」我告訴她。
「是是是,我也會用香料,但這個再加上去就是了,不加這個沒有味道!」
我婉拒了她的好意,繼續相信原材料的力量;倒是談起做法,確認了我設計的是地道的做法。

DSC_2458.JPG  

湯做好的那一夜,看著它這樣美麗地呈現在我家餐桌,真是有宿願得償的感動。
更感動的,是丈夫喝完,感嘆說——遠遠超越他母親與外公外婆的水準,是他喝過最美味的黃色湯。
當時一歲多一點的小雨,從不愛喝水,果汁也不喝,湯當然沒興趣,
卻竟拿著湯匙 (這一點太驚奇,他向來用手抓吃,當時根本不懂用工具),一口接一口喝光了湯,一滴都沒灑。
(這是天父回應我的努力的大禮物嗎?)

事後跟媽咪分享,忍不住翹尾巴,說這道湯從頭到尾用天然食材製作,一點調味粉都不加;
媽咪不但不住的稱讚我,還說要倒過來跟我學習,讓我教她,真的給了我很大的肯定。

DSC_2499.JPG 

索多雞湯 (黃色湯的真正名字) 是印尼的國民料理,也代表著我與夫家的文化差異與融和。
這道料理,就如我的第二段母女關係——
由全然的陌生,無所適從;到從心的愛上,而且露出全新的光亮......
謹以為記。



印尼索多雞湯 (黃色湯) Soto Ayam (Indonesian Chicken Soup)
食譜來源:參考三個地道的印尼食譜,小黑貓綜合、修改、整理出這個配方~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4人份)
雞湯部份——
水......1.5升   <---我用高壓鍋,一般鍋子可以用2升水~
全雞......1隻 (中型)
香葉 (月桂葉)......6片
香茅(綠色部份)......2支
香料部份——
紅蔥頭......8顆
蒜頭......20克 (約5大瓣)
南薑......12克 (約3厚片)
黃薑......15克 (約4cm段)
生薑......5克 (約1厚片)
香茅(白色部份)......2支
碧根果仁*......6顆  
胡荽籽粉......1/2茶匙
鹽......1茶匙
白胡椒粉......1/3茶匙
青檸葉......10片
青蔥......1支
油......1湯匙
佐餐配料——
白米......2杯 (量米杯)
水......2.2杯 (量米杯)
粉絲......50克
雞蛋......2顆
椰菜......1/4球
豆角......1杯
芽菜......1把
調味與佐吃——
參巴辣椒醬......2湯匙
印尼甜醬油......2湯匙
青檸/檸檬......2顆
青蔥......2支
油蔥酥......4湯匙
炸蝦片......1把

*傳統的印尼料理,會用到一種叫做「Candlenut」的堅果,中文譯作「石栗」。
 它是印尼料理中非常常用的食材,能為菜式帶來濃厚的味道與口感。
 Candlenut 不易購得,這裡以風味相仿的 Pecan 取代。

DSC_2376.JPG

做法:

雞湯部份——
全雞洗淨,放入冷水鍋中 (圖一),開火煮沸,川燙幾分鐘 (圖二)。
取出,以冷水沖洗乾淨,放入
高壓鍋,加入香葉、香茅(綠色部份)、水 (圖三)。
大火煮沸至上壓,轉小火,加壓8分鐘成雞湯 (圖四)。
洩壓後,取出全雞 (圖五),把全雞放涼 (圖六)。
印尼:索多雞湯 (黃色湯)2.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用一般湯鍋的話,則煮30分鐘。時間不用過長,以免雞肉失去軟嫩。
這裡使用香茅的綠色部份,其實是善用廚餘——
     香料部份只用到香茅的白色部份,切下來的邊皮,就加在湯中增添香氣好了~




香料部份——

紅蔥頭、蒜頭、南薑、黃薑、生薑、香茅(白色部份)去皮,切碎果仁切碎 (圖一)
全部香料與果仁放入攪拌杯 (圖二),攪打成香料膏 (圖三)。
炒鍋放入油,油溫熱後加入香料膏 (圖四),中小火翻炒至軟,香氣釋出 (圖五)。
把香料膏、青檸葉、青蔥加
雞湯中 (圖六),再次煮沸,轉小火煮10分鐘 (圖七)。
以網篩隔濾出清湯 (圖八),以胡荽籽粉、
鹽、白胡椒粉調味,拌勻 (圖九)。
印尼:索多雞湯 (黃色湯)1.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傳統的做法,是以磨杵與磨缽將香料搗碎。
請耐心慢慢翻炒,待香料在熱油中融出所有風味,再放入湯中,吃起來風味差很遠啊~!



佐餐配料、佐料——
豆角切段 (圖一),燙熟 (圖二)。芽菜洗摘乾淨 (圖三),燙軟 (圖四)。
粉絲以清水浸泡至軟,剪短 (圖五),煮1分鐘至熟,撈起 (圖六)。
椰菜切粗絲 (圖七),燙煮至軟 (圖八)。放涼的全雞撕成雞肉絲 (圖九)。
雞蛋煮熟,剝殼,每顆切4等份;青蔥切成蔥花;青檸/檸檬切塊 (圖十)
白米淘洗乾淨,加水煮成白米飯 (圖十一),盛入平盤中,攤涼 (圖十二)。

印尼:索多雞湯 (黃色湯).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冷飯+熱湯是印尼的吃法 (至少是我夫家的吃法~),因此會以平盤作盛器,並預早盛出米飯。
這些配料全部都不經調味,只會直接水煮 (我以前不吃湯時,真的吃得好「清淡」......)。
全雞放涼再撕開,肉汁才得以保留,口感不會乾柴。




組合——
佐餐配料排在大盤子上,調味與佐吃各放入小碗中 (左上圖)。
把熱湯澆在涼飯上 (左下圖),放上各種配料,加入辣椒醬,擠入大量檸檬汁
淋一些醬油,灑上油蔥酥、蔥花,最後掰碎蝦片灑上  (右圖)
印尼:索多雞湯 (黃色湯)3-001.jpg 
小黑貓嘮嘮叨叨:
傳統而言通常使用青檸;我夫家習慣使用檸檬。
大黑貓先生提醒大家:重點是把湯弄成超級酸辣湯,然後油蔥酥、蝦片盡力地灑,咔唧咔唧地吃到爽~



我的母親,口味依舊保守,酸的辣的不會吃,香料香草也不太歡迎。
可是那一點都不要緊,因為性情不同,選擇就會不同;
在不同的選擇中,我們發放屬於自己的光亮,照亮他人。
生命中能夠有兩位母親,各自給我全然不同的視野與啟發,
給我盡其力量的愛,我是無比幸運的女兒。

DSC_251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貓伊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