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餃子,以致連意大利的洋人餃子都不放過~~^^
第一次認識意大利麵餃,有種「太虧了吧?」的感覺——
咬開餃子,竟就只是一丁點芝士做餡???
吃慣東方餃子「皮薄餡多」、有菜有肉甚至有湯汁的豐盛,真是會十分的吃不慣意式麵餃啊~
後來才知道了箇中原因:
在中國,餃子是主食——幾大盤餃子就是一頓大餐,再沒有其他了;
意式麵餃,作為 Pasta (意大利麵) 的一種,在意大利餐桌上只是第二道菜。
處於前菜之後,主菜之前的第二道菜,功能是略墊肚子,主角還須期待。
這樣一說,大家就該想起來了——
走進真正的意大利菜館,餐牌上的意大利麵,都是簡簡單單的拌個醬汁而已:
例如清爽的香草蕃茄醬、松子羅勒醬 (青醬麵)、煙肉蛋黃醬 (卡邦尼意粉)、蒜片橄欖油 (窮人麵)...
再多也不過幾圈魷魚、幾枚蝦仁、一些肉碎,總不會出現「牛扒意大利麵」、「雞腿寬條麵」等等的。
所以哩——意式麵餃不是吝嗇的餃子,而是豪華的意大利麵啊~~^^
意大利麵餃的餡,走不掉芝士。
菠菜芝士最為普遍,另外也有蘑菇芝士、火腿芝士,不過更多的是單純的芝士餡。
芝士的作用除了把餡料黏在一起,也帶給這道 Pasta 濃香順滑的口感 (就說嘛,Pasta的重點是醬汁~不是菜肉~)。
意大利麵餃又因著不同的形狀、大小、摺法,有分 N 種名堂:
Cappelletti (小帽子形), Tortellini (小圈形), Mezzelune (半月形), Tortelloni (大圈形)......
Ravioli 是方形餃,也是對所有餃類籠統的稱呼~
麵餃可以放在清湯中吃 (水餃?!),也可以拌著醬汁吃 (乾拌餃子?!),還有更有趣的吃法——
Open Ravioli——開放式麵餃!! 就是單單一張麵皮,上面放餡料,沒有蓋的呀~~ (哪還能算是餃子嗎?)
有一次逛超市,竟發現了下圖這個小工具!!! *大心*
這麼冷門的東西,居然也有得賣啊?? 這是做意大利麵餃時夾緊邊邊的小工具啦~
小黑貓心頭一喜,立刻帶回家中~~ 耶~~多一個理由做意大利麵餃來啦~!!!!
手工義式麵餃 Handmade Ravioli
食譜來源:麵皮參考《義大利就是pasta王國》,餡料自己亂做~~^^
材料:
麵皮部份——(約可做48顆 / 6人份*)
高筋麵粉......150克
低筋麵粉......150克
雞蛋......2隻
蛋黃......1隻
清水......1/2~1湯匙 (調節麵團柔軟度用)
* 雖然份量稍多,可是根據《義大利就是pasta王國》作者的經驗,這是「麵粉和雞蛋黃金比例的最低份量了」。
餡料部份——(16顆 / 2人份)
忌廉芝士 (Cream Cheese)......8湯匙
露筍(小)......6~8支
海鹽......少許
黑胡椒......少許
意大利麵醬 (Pasta Sauce)......適量 <--煮的時候用,可省略,或用其他醬汁烹調~
做法:
兩種麵粉倒入大盤中,打入雞蛋和蛋黃 (圖一),用手指弄破雞蛋 (圖二、圖三),
將四周的麵粉推到雞液中 (圖四),從中間開始慢慢混合 (圖五),直至麵粉與雞蛋混合均勻。
用力反覆搓揉麵粉約7~8分鐘,至麵團充滿彈性而且光滑不黏手 (圖六)。
蓋上保鮮紙,靜置鬆弛1小時。
小黑貓嘮嘮叨叨:
麵團最初混合時會頗黏手,但繼續搓揉之後,麵團就會開始不黏手、不黏桌子/鋼盤,變得光滑。
剛剛揉好的麵團筋度 (彈性) 很高,不容易延展成薄片,所以要靜置,讓麵筋鬆弛下來,再操作。
露筍洗淨、瀝乾,切小丁 (圖一)。露筍丁、忌廉芝士、海鹽、黑胡椒混合均勻 (圖二)。
預備好意大利麵醬 (圖三)。麵團分成兩等份,先用手稍稍壓平,再用檊麵棍壓成約1mm厚的薄片 (圖四)。
用湯匙將餡料舀到其中一片麵皮上,每份餡料至少相隔 1 吋 (圖五)。
將另一片麵皮鋪上,用手指按緊餡料之間的空隙,讓麵皮黏合 (圖六)。
以波浪形滾刀切出一顆一顆麵餃 (圖七),按緊黏合邊緣,或以麵餃夾子夾緊邊緣。
麵餃放在烤盤中,鋪上意大利麵醬 (圖八),送入已預熱180度C的焗爐,烤15~20分鐘至熟 (圖九)。
小黑貓嘮嘮叨叨:
沒有那個小工具完全不要緊,用手捏一下也是一樣的~ 再不然,也可以用一把叉子壓出紋路。
因為單純想給大家示範意大利麵餃的做法,所以重點放在了麵皮上面,
餡料弄得很隨意,麵醬也是現成的,都是冰箱中常備的東西,急急忙忙的湊合著,就開始做了~
若要講究一點,芝士請用「Ricotta Cheese」,露筍以切碎的菠菜代替,再刨一點肉豆寇進餡料中。
煮法我也做得糊塗,講究些應該是:先把麵餃放在沸水中煮至剛熟,撈起來再放進煮著醬汁的鍋子中拌煮一下。
怎麼說都好,這外國的風味和飲食文化,也算是少少的體驗得到了啊~~ Enjo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