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愛吃炸醬麵。 我的炸醬麵之戀,請看--> 踏破鐵鞋——炸醬麵 (點擊進入)
因為愛起上來,各處的炸醬麵也愛屋及烏的好奇試吃。
最愛的自是老北京味的,其次要數韓式的。
韓國人視炸醬麵作「中華料理」,但飄洋過海到韓國之後的炸醬麵,中國人卻又認不得。
作為中國人,煮這道「中華料理」時,為求「正宗」,竟是查起韓文的食譜來......
這真是再一次讓人反思「正宗」的意義。尋源找多遠? 又是否要追求?
說起「正宗」,還有一則小插曲。
話說上次的炸醬麵食譜寫好之後,一位小姐妹即時留言回應,就一句話:
「正宗的上海八寶炸醬麵,一定要有毛豆。」
......這位姐妹,要麼是閱讀理解一般般耶,要麼就是有看標題沒看文章,
人家不是說,「炸醬麵是老北京的地方特色食品」嘛。
正宗的上海炸醬麵......真是怎麼回應是好......
總不能長篇大論的解釋源頭,於是我簡單寫:「可是正宗的炸醬麵在北京呢~~^^」附上笑臉一個。
誰知道,我立刻就有回應了——
「地方不是重點,配方十分重要。」
.....................
呃...那...那...那...沒有地方...何來配方...何來「正宗的上海炸醬麵」......
看來給咬住啦,這些時候聰明人不說道理啊,我轉去問:
「那麼八寶是哪八寶,快說快說,我有機會試做看看~^^」
「待媽媽醒來我問她。」
原來八寶配方來自媽媽,也許也來自婆婆,來自家鄉。也許,毛豆是情感的記載。
這樣一來,小姐妹的執著就變得容易理解而且情感豐富。
小姐妹再沒有回答。
作為江南人氏,我怎會不知道上海有一道傳統的本幫菜「八寶辣醬麵」(不是炸醬)。
只是,一道菜所盛載的情感和記掛,遠比正宗、傳統、配方重要。
炸醬麵一直的流傳,傳呀傳的,傳遍了整個中國,進而傳到了國外。
每個地方的炸醬麵,味道樣子全不一樣,韓國人吃的,是墨黑的炸醬。
也叫做「春醬」,用黑豆做的。
在韓國食材店,很容易就能買到小包裝的韓式炸醬,甜甜咸咸的,好好吃:
韓式炸醬麵
食譜來源:參考韓式炸醬包裝上的說明,再綜合網路上數個食譜,自己整理加減~
材料:(5~6人份)
橄欖油......4湯匙 <--或任何炒菜用的油
韓式炸醬......1包 (250克)
洋蔥......1個
豬肉......250克
青豆*......100克
水......1/2杯
砂糖......1湯匙
生粉......1茶匙
韓國麵條......5~6人份 (約500克) <---或用自己喜歡的麵條
小青瓜......1/2根 (裝飾用,可省略)
* 配料通常還會有紅蘿蔔和薯仔,不過煮的時間較長,我棄用了~~
做法:
豬肉切小丁,或直接使用免治豬肉 (圖一)。洋蔥洗淨,去皮,切小丁 (圖二)。小青瓜洗淨,切絲 (圖三)。
加熱炒鍋,倒入橄欖油,油熱後加入炸醬,炒至香味溢出,熄火,備用 (圖四)。
小黑貓嘮嘮叨叨:
炸醬的味道夠濃郁,可以不用醃肉。
加熱另一炒鍋,倒入一點油,油熱後放入洋蔥 (圖一),炒至變軟。
洋蔥撥到鍋邊,中央再加熱少許油,放入豬肉,翻炒至變色 (圖二)。
加入炸醬 (圖三),炒勻 (圖四),加入青豆 (圖五),倒入水,小火加蓋煮至湯汁稍稍收乾 (圖六)。
生粉加入砂糖和少許清水混合,倒入鍋中 (圖七),拌炒均勻 (圖八)。麵條煮熟,撈起盛碗 (圖九)。
小黑貓嘮嘮叨叨:
採用紅蘿蔔和薯仔的做法:與洋蔥一起炒香,盛起,肉炒好後再回鍋一起拌炸醬。
然後,半杯清水加至一杯,小火煮至紅蘿蔔和薯仔變軟(約15分鐘),就可以倒入生粉水了。
不同品牌的韓式炸醬,鹹度和甜度都有些差異,請一邊試味道,一邊調味~
將炸醬淋在麵條上,加上青瓜絲——讓韓國人愛不釋口的炸醬麵做好了~~~
拌拌拌——準備好做烏嘴貓了嗎??——開動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