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酥是我少年時代最最喜歡的酥點。
現在成為了小雨最最喜歡的酥點。
到底它的名稱是 pain au chocolat 還是 chocolatine, 真是熱烈的(幾)百年之爭啊。
其實兩個名字意指的都是同一個酥點,不同的稱呼只是反映地區之差。
pain au chocolat 直譯是「巧克力麵包」,是法國比較廣泛的地區使用的名字,也是國際較多用的稱呼;
chocolatine 常用於法國西南部地區,來自另一個語系,算是地區方言,直譯就是「小巧克力」。
法國人出名對自己的文化和語言非常驕傲,這份傲骨不單在於整體的民族意識,也在於本土的獨特性。
所以堅持稱呼一個麵包某個獨有的名字,也是對自身文化與身份的認同感。
(我是 pain au chocolat 陣營的)
因為從前學法文的緣故, 看到法文字就會很自然地用法語拼音來唸;
直到現在,在烘焙店點巧克力酥的時候, 還是會很直線地把 pain au chocolat 用法語讀出,然後被澳洲店員傻眼。
好啦,我就會接著乖乖改口叫它的澳洲名字——chocolate croissant......
也因為如此,我特別欣賞可以用 pain au chocolat 這個名字下單的烘焙店。
根據小黑貓的非正式統計,這些店家的烘焙品,真的高質一線哦!!
最近才發現,我居然沒有正式自家製作過原味的可頌和巧克力酥耶......
這個累積了我15年烘焙歷史的部落格中,竟然從缺了這些超經典的品項!!
所以,今天先來獻出自家製巧克力酥~
特別說一聲,這次因為天氣太冷 (是啊,一般做法式千層酥皮只擔心太熱令奶油融化),
擀製千層麵團的時候,奶油夾層斷裂了 (是的,是冷到奶油層再次變得堅硬,沒有延伸力了),
所以酥皮的效果有看得見的遜色。
大家不要擔心,配方和做法都是正確的~ 大家身處的地方沒有我那麼冷,不會有事~^^
巧克力酥 pain au chocolat / chocolatine
食譜來源:參考多個國內外食譜 + 小黑貓綜合整理修改~
*切勿直接轉載圖文及食譜~ 如需分享請註明出處~!
材料:(5個)
麵團部份——
高筋麵粉*......160克
低筋麵粉*......40克
鹽......3克
砂糖......20克
速發酵母......2.5克
無鹽奶油......16克
牛奶......56克
水......60克
夾層部份——
無鹽奶油......114克
巧克力條*......10條 (每條5克)
飾面部份——
雞蛋......適量 (刷麵團表面用)
* 傳統的可頌會用法國「T45 麵粉」製作。買不到的話,可以自己用高筋+低筋麵粉調配。
* 市面上有專用的巧克力模具,特別為巧克力酥而設,是一條條非常窄的小坑,可以做出一致的巧克力條餡。
我當然沒有這種模型,於是發揮小創意,將烘焙紙摺成「W」形,把融化巧克力倒入兩個低窪中,
凝結之後,就是小黑貓品牌的陽春巧克力棒了~ (事實上把巧克力直接切成小條甚至切碎,到時候鋪放在麵團上也有一樣效果...)
做法:
麵團製作——
把高筋麵粉、低筋麵粉、鹽、砂糖、速發酵母放入攪拌缸,倒入牛奶、水,中速攪打至成團。
逐少加入無鹽奶油,繼續攪打,至光滑、有彈性。蓋好保鮮膜,室溫發酵1小時,冷藏發酵一晚。
小黑貓嘮嘮叨叨:可頌麵團不需要攪打至延展階段 (薄膜階段),光滑有彈性即可。
可頌麵團是比較硬質的麵團,如果太難搓揉,可以在混合麵團之後,靜置15~30分鐘再搓揉。
可頌麵團用冷藏的方式發酵,後續的操作會更容易啊~
麵團發酵的膨脹幅度不大,是正常的。
夾層預備——
取一大張烘焙紙,中間畫一個 13cm x 13cm 的正方形,四邊摺起如信封狀。無鹽奶油切成5mm厚的片狀。
把奶油片整齊排放在烘焙紙的正方形中,如果有多出的邊邊角角,切下來補在缺口,盡量鋪平。
烘焙紙四邊摺起,用擀麵棍敲軟並擀開奶油,至填滿正方形,冷藏備用。
小黑貓嘮嘮叨叨:用烘焙紙摺「信封」可以準確控制夾層奶油的大小與形狀。
在寒冷的天氣中,奶油在室溫中稍微回軟再擀壓會比較容易。如果太冷硬,可以先敲軟再擀壓。
麵團包奶油——
取出麵團,輕壓排氣,蓋好,室溫中鬆弛15分鐘。用擀麵棍擀開成 13cm x 26cm 長方形 (奶油片的2倍大小)。
將夾層奶油放在麵皮中間,兩邊麵皮疊起,包好夾層奶油,接口捏合。沒有包裹奶油的麵團邊緣切掉不用。
小黑貓嘮嘮叨叨:麵團發酵過後筋性較高,排氣後鬆弛一陣,摺疊擀壓會更順利。
沒有包裹到奶油的麵團邊緣,可以切掉另用 (捲起來做小麵包卷),確保可頌的層次一致。
摺疊麵團——
將麵團擀壓成「1:3」的長方形,兩端往中間疊成三摺信紙狀。壓扁,包好保鮮紙,冷藏30分鐘。
取出麵團,兩側屈摺的邊緣用小刀切開,切口向著左右,把麵團長向擀薄 (上下方向擀壓)。
第二次擀壓成「1:3」長方形,兩端往中間疊,成三摺狀。壓扁,包好保鮮紙,冷藏30分鐘。
取出麵團,兩側屈摺處同樣切開,切口向著左右,把麵團再次長向擀薄 (上下方向擀壓)。
第三次擀壓成「1:3」長方形,兩端往中間疊,成三摺狀。壓扁,包好保鮮紙,冷藏60分鐘。
小黑貓嘮嘮叨叨:擀壓的過程中,要勤於灑手粉,避免麵團沾黏 (每一次擀壓前都要灑一點,不要太多);
而每一次摺疊前,都要刷去多餘手粉,盡量避免麵團包入太多麵粉,影響成品賣相與口感。過程中若感到麵團開始軟化,或是麵團回縮,擀壓不開,可以將麵團放入冰箱冷藏。
家中若有大理石流理台或大理石板,可以利用。較冷的表面有助奶油維持固態。
摺疊時,若有不工整的麵皮邊緣突出,也直接切下另用,不要包進去或留空隙。
屈摺的邊緣用小刀切開,麵團拉伸延展的時候比較少阻力,擀壓與摺疊更好操作。
切下的邊皮麵團,可以補上摺疊位置的參差與缺口,令麵團的層次更一致 (不會一部份很多層、一部份沒夾層)。
這是三次的「單折法」(即三層摺法),麵團的層次共27層。新手不宜做過多層,反而容易化開。
每次擀壓的方向都交錯不同 (以小刀切口做記認),這樣麵團的筋性可以往不同方向延展。
麵團造型——
取出麵團,慢慢地擀壓,逐漸展開成 25cm x 20cm 的長方形 (約 5mm 厚),把不平整的邊緣切掉。
用間尺與小刀輔助,把麵皮直切成5等份 (每份為 5cm x 20cm)。每份底部 (短邊) 放上兩條巧克力條。
從底部向上捲起,第一捲包入一條巧克力、第二捲包入另一條,然後鬆鬆地捲完整個麵團,收口朝下放。
小黑貓嘮嘮叨叨:切下的不平整麵團可以留用,下一回介紹如何利用剩餘的千層麵團。
捲起麵團時力道要剛剛好 (太輕手麵團會散開,太緊的話很難發酵膨脹)。
最後發酵 & 烘烤——
生麵團放在墊好烘焙紙的烤盤上。在溫暖朝濕的環境中進行最後發酵,約2.5小時,或至麵團膨脹近2倍。
雞蛋打散,很輕地用小刷子塗抹在麵團表面。送入已預熱至200度C的烤箱中,烘烤18分鐘,出爐。
小黑貓嘮嘮叨叨:最後發酵的溫度以27度C為理想 (奶油在28度C會融化)。可以用「熱水 + 微波爐/密閉箱」營造環境。
天氣冷的情況下 (我的情況......),可以多點更換熱水,維持溫度與濕度。發酵時間完全由天氣決定,僅供參考,請以麵團膨脹幅度做標準。
飾面的蛋液只要薄薄的塗抹即可。塗厚了的話,烤好的成品表面會上色不均,甚至結成蛋皮~
- Jul 07 Mon 2025 06:28
巧克力酥 pain au chocolat / chocolatin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